(中国养殖网报道)9月15日,中国猪业科技大会饲养工艺与设备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展开,参会人员达百余人。
图:会议现场
黄瑞华:猪场建设与环境控制必须遵循新思维
南京农业大学黄瑞华教授谈到,目前我国养猪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规模化猪场在环保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目前从中国养猪业的总体来看,大多数养猪场对猪场建设的理解还停留在猪场建设等同于猪栏阶段,猪场建设必须要遵循一些新的思维。
黄瑞华教授认为,养猪业的行业地位亟需提高。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无猪不成家的说法,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没有畜牧业。同时,养猪业的规划布局也很重要。由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因素差异,南北方区域在猪场建设上也要有所不同。因此,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布局是根本之策。另外还要辩证的看待新设备和新工艺,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科技”,要合理选择猪场的设备和适合自己猪场情况的工艺档次。另外,环境控制始于建设的源头,循环利用远大于达标排放。
图:南京农业大学黄瑞华教授
王同亮:液态料系统的经济优势和健康优势
奥地利Schauer农业技术公司王同亮首先介绍了液态系统的经济优势和健康优势。他说到,在饲料从料塔到胃的这一过程中,液态料系统不但减少了这一传递过程中的浪费,还减少了粉尘,减少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作为一种自动化技术,液态料系统还达到了一种精准控制。液态料系统可以无限贴近按营养学生成的饲喂曲线,进一步节省相对价高的蛋白质饲料;同时,液态料系统还可以选择任何状态的料,不仅是固态的配料,也可以是稠的或纯稀的料;可以选择食品工业的低价副产品(如酒槽);也可以加热水,不需要动物通过饲料来加热饲料。王同亮先生强调,蛋白质饲料的减少,不仅仅是简单地减少费用,还减轻了对动物肝肾的负担,同时也降低了空气和粪污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但是这种液态料系统并不能实现绝对意义上的同时下料”,王同亮先生补充到,它受到技术实施和管理要求的限制。对此,王同亮给出了解决的实际办法:首先要尽量减少每个单元的下料点的数量,减少第一个下料点到最后一个下料点得到饲料的时间间隔。其次针对每一餐,分两次下料,先下20%~30%,再下剩余的料量。让每一栏的动物在最快的时间都得到些许饲料,以减少应激。最后要双缸协同作业,让管路不闲着,提高效率。同时也要合理布局管路,使得效率最大化。
图:奥地利Schauer农业技术公司王同亮先生
图:与会人员认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