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OK传媒报道)9月16日上午,中国猪业科技大会分会场——肉猪营养专场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喜悦厅B举办,现场邀请了5名专家教授,围绕猪肉品质、猪营养的话题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演讲。
印遇龙:优质猪肉生产及其调控关键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院士提出,优质猪肉的生产首先有赖于品种优势的充分利用。以沙子岭猪为例,其原本的优良肉质性状不会因为杂交而受到很大影响。同时,营养调控技术——功能性氨基酸可以增加肌蛋白质合成与皮下脂肪分解,改善猪肉品质,优化肌纤维组成,提高肌内脂肪含量。在实践方面,印院士给出了基础日粮氨基酸的添加推荐量,精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辅氨酸的推荐量分别是2.25%、1.65%、1.4%和1.38%。这些推荐量是根据肌肉生长、肉品质、饲料效率和免疫指标制定的。
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院士
尹靖东:日粮氨基酸对猪胴体和肉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尹靖东教授指出,我国是世界猪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地方猪以产仔数多、适应性强和肉品质好而著名,特别是肌内脂肪含量高、肉色红润的特点而突出。影响肉品质的因素主要有:营养与饲养制度、品种和遗传背景、猪舍环境健康状况等。最后得出结论:日粮He缺乏35%,会显著降低肥育猪的饲料效率,降低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高于35%则能显著降低揉的剪切力和滴水损失,改善机内脂肪含量,但带来的是降低胴体重和屠宰率。
图:中国农业大学尹靖东教授
NuriaCanibe:猪发酵液体饲料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在丹麦,50%的育肥猪和1/3的母猪饲喂液体饲料,但其发酵程度不同。液体发酵饲料对比普通液体饲料和固体饲料存在以下优势:可以让仔猪更好地过渡断奶期、减少粉尘、降低成本、获得更多的瘦肉率,还能减少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抗生素使用。但在如果将饲料总体进行发酵,饲料的赖氨酸含量会减少;只发酵饲料中的谷物成分,可以降低赖氨酸的损失,还可以减少尸胺、腐胺等有害物质,提高饲料的的适口性。
图: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NuriaCanibe
刘虎:生长猪维持能量需要测定及其与体脂肪和蛋白主沉积的关系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刘虎博士在大会上报告了最新研究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刘博士采用36头26.3kg左右的三元杂交去势公猪作为实验对象,分成6个不同的饲喂组,分别设计50%、60%、70%、80%、90%和100%的自由采食水平。实验结果表明:采食水平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表观全肠道消化率和日粮能值都产生了影响。25~50kg生长猪维持代谢能需要为782kJ/BW 0.6*day,且在维持水平条件下,肌体蛋白质仍有沉积,而脂肪处于分解状态。
图:中国农业大学刘虎博士
陈代文:猪碳水化合物营养平衡模式及其机制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陈代文教授提出,碳水化合物在猪营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碳水化合物复杂性高,其种类多、结构复杂、认知少。在未来,碳水化合物的研究将逐渐取代氨基酸、蛋白质研究成为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不同种类的纤维和淀粉对猪的代谢、血糖、肠道微生物、猪的生长性能,从而到猪肉的品质都有影响。碳水化合物达到平衡的组合模式后,微生物组成代谢及产物、肠道健康、肌体健康才能达得到平衡。
图: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陈代文教授
图: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