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
当前位置: 畜牧行业展会 > 畜牧展会报道 > 正文

【NFC·论坛笔记】2016北京论坛——中国畜牧饲料科技未来20年(二)

来源:新饲料 2016-04-02 22:09:26| 查看:

【NFC·论坛笔记】2016北京论坛——中国畜牧饲料科技未来20年(二)[/page]

  陈焕春 院士 华中农业大学《我国临床猪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措施》



 

  陈院士在讲报告之前为大家分享了一些信息,我国很多产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那么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怎么做?院士认为应该从以下六点作为切入点:

  1、品种的提高:外来品种本土化,本土品种国际化;做好国内选育、培育工作;

  2、疾病的防控:在下面的报告中会详细说明;

  3、营养:我国为养殖大国,但饲料资源短缺,浪费大,应做好饲料作物的育种生产工作;

  4、环境:提高饲料效率,设备自动化,精准饲喂,减少排放;

  5、粪污处理:变废为宝,制成生物有机肥、通过昆虫或微生物处理变成生物蛋白;污水处理,循环使用;

  6、食品加工:像麦当劳和KFC,日韩料理学习,做好标准化,产业化。

  以下为报告内容
 

  一、猪病可以分三类,六个字“呼吸、腹泻、繁殖”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引起。





 

  疫病主要由病毒和细菌引起,如流行性腹泻,采用本地病原毒株做出的疫苗效果更优。
 

  二、当前常见猪病的流行形式
 


 

  还有“两新”现象,即:老病新状,新发疾病。

  A.猪伪狂犬病问题:gC、gE等多抗原点发生变异,属强毒株,免疫原性增强。提示对于疫苗来说Bartha株的保护力为60%,最好采病发地毒株制缺失疫苗保护力更强。

  B.蓝耳病毒问题:在猪场循环传播、感染,毒株容易发生变异重组,出现NADC30毒株。提示蓝耳无真正意义上的弱毒苗,长期免疫会降低猪场的生产能力。

  C.猪群腹泻问题:原发性肠道病原PEDV、TGEV、RV、SEcOV、KOBU、NORO;继发性腹泻病原HCV、PRV、PCV2、E.coli。

  D.猪流感病问题:猪流感在猪群常见,呈流行趋势。

  免疫抑制因素的存在:免疫抑制疾病长期携带;使用霉变饲料;产生免疫抑制,使猪群持续处于亚健康、威胁状态。

  多病原间的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协同感染越来越普遍。

  同细菌、不同血清型之间协同感染。副猪15个、链球30个血清型。提示疫苗和细菌为同一个血清型才有效。

  病原之间,一般两两同时出现。

  细菌-病毒-寄生虫协同感染。

  常在菌、长发病,细菌性疫病在猪群发病,致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引发公共卫生问题备受关注。

  猪群疫病综合防控监测措施不配套,应走、绿色、健康、生态养猪之路。

  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引发公共卫生问题备受关注。

  A.过分依赖药物,全程滥用抗生素保健、治疗;B.分离致病菌耐药谱广,无药可治;C.应加大生物防控的力度(疫病、微生态制剂、溶菌酶、抗菌肽)。

  猪群疫病综合防控监测措施不配套,应走绿色、健康、生态养猪之路:

  A.猪场应长期重视病原学工作,分析掌握猪群病原流行动态;B.猪群应建立重要疫病流行监测与健康普查机制;C.猪场应对猪群开展重大疫病驯化与净化机制;D.猪群应合理优化疫苗与保健程序,走少打针、少用药模式;E.发展循环农业,走全自动化、现代化、生态养殖模式。
 

  三、当前猪病的临床表现形式

  (1)母猪妊娠各阶段出现蓝耳病引起的流产、死胎。

  (2)怀孕中后期母猪流产,产房仔猪暴发伪狂犬病。

  (3)产房仔猪发生腹泻,死亡率高!新生仔猪7d伪狂犬,整窝!

  (4)保育猪发生消瘦、咳嗽、喘气、肿腿等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5)育肥猪群常发流感,出现高烧、嗜睡、扎堆、流涕!

  (6)细菌性疾病常发、爆发,给规模化猪场造成重大损失!(100d左右鼻口腔流带血泡沫为胸膜肺炎)。

  实验室监测与检测

  2015年全年共检测近67000份病样发现:PCV2、PRRSV、HCV、PRV、PEDV等病毒流行依然严重;SS、HPS为主要细菌性疫病,SE、APP、Pm对肥猪的威胁有抬头趋势;蓝耳、圆环、副猪、链球混合感染较多。
 

  四、临床常见疫病流行与防控(以伪狂犬为例)

  猪伪狂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以产死胎为主。

  新生仔猪大量死亡,3~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达100%。

  断奶仔猪发病率10%~30%呈现顽固性腹泻和零星的神经症状。

  育肥猪90~150日龄gE野毒阳转率高,呈高烧、伴呼吸系统症状。

  种猪不育,青年母猪和空怀母猪不发情、返情、屡配不孕。

  公猪睾丸炎,丧失种用能力。

  当前流行猪伪狂犬病属亚洲型强毒,外来苗因为同源性差所以效果不佳,分离本土毒株制得新型疫苗是关键。

  综合防控当前中国猪伪狂犬病思路:

  思路一:用安全性高的基因缺失疫苗进行基础免疫;

  思路二:结合灭活疫苗,进行强化免疫;防控新流行的猪伪狂犬病;

  思路三:净化种猪群,每年公猪和后备猪应为全阴性;猪只感染病毒将终身携带,成为该病传染源。

 

  陈茹梅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玉米籽粒生物反应器建立及饲用玉米培育》



 

  1.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诸多,其中非淀粉多糖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它们影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植物中的磷由于要以肌醇六磷酸形势存在,而肌醇六磷酸主要以植酸形式存在。

  2.商业饲用酶常用主要包括β-葡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甘露聚糖酶和植酸酶。

  3.饲用酶主要通过微生发酵的工程菌(如大肠杆菌和酵母等),其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设备投入高、能量消耗大、环境污染复杂的后续处理,饲料加工工艺。

  4.通过转基因饲料植物大规模生产可以解决生物发酵工程菌的缺陷,其生态环境优势:直接用于饲料生产;不需要酶制剂的发酵、纯化和添加;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5.饲植酸酶研究背景

  1)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能量饲料粮之一,占配合饲料成份的60-70%,全国玉米产量的70%以上用于饲料工业(4000万吨以上)。

  2)磷是所有动物生长都需要的重要矿物质,占动物机体矿物质总量的1/4还多,参与几乎每一种生命所需的生理生化反应。

  3)动物日粮中提供充足的磷非常重要,目前在单胃动物如猪、鸡等饲料中是添加无机磷来满足动物对磷的需求。磷缺乏将显著地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低下,使幼年动物患佝偻病,成年动物患软骨症,我国磷储量仅够维持10-15年使用。

  6.植酸磷与植酸酶

  1)饲料加工原料玉米、大豆有丰富的磷,总磷含量的50%-80%是以植酸磷形式存在单胃动物消化道内缺乏植酸酶,进而无法利用植酸磷,饲料需要添加矿物磷来满足动物生长对磷的需求,植酸磷在动物体内鏊合二价金属离子:Ca2+/Zn2+/Fe2+/Mn2+和蛋白质,属于抗营养因子,而且未利用的植酸磷随粪便排泄,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转植酸酶玉米新品种TPY是第型一个获得国家安全证书的成果。实验结果表明,植酸酶基因片段已经成功转入玉米染色体上。分别从核酸水平、蛋白水平和酶活水平已经验证了转植酸酶玉米成功。

  3)植酸酶玉米表达植酸酶的致敏性和贮存性分析,结果表明:①IgE介导的过敏症状在餐后10-20min出现,蛋白质快速消化表明其暴露于免疫系统的可能性低。②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PTC中植酸酶活性呈降低趋势;酶制剂3-6个月相对于其他季节,夏季的高温高湿环境对植酸酶活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7.非淀粉多糖的水解酶

  甘露聚糖酶MAN5AS在玉米种子中高效表达并稳定遗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经膨化处理后玉米表达MAN5AS较酵母表达MAN5A-SST的酶活损失率低,尤其是在80℃时,优势比较明显。

  玉米MAN5AS与酵母MAN5A-SST的酶学性质,比较结果显示:①玉米MAN5AS与酵母MAN5A-SST的最适pH均为4.0,在pH1.0-11.0下保持稳定。②玉米MAN5AS的最适温度为90℃,比酵母MAN5A-SST高10℃,二者具有相似的热稳定性,在60℃下处理60min后,可保持约80%活性。

  转甘露聚糖酶基因玉米有效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80、100和120℃的挤压温度下,转甘露聚糖酶基因玉米组酶活损失率均低于外源酶组。

  8.β-葡聚糖酶基因Bgl7AM在玉米中高效表达并稳定遗传

  玉米Bgl7AM与酵母Bgl7A的酶学对比试验表明:1)Bgl对比试v7AM的最适pH为4.0,而BGL7A在pH1.5、3.5及5.0时均有峰值,其中,pH5.0时活性最高。两者均在pH1.0-8.0下保持稳定。2)BGL7AM的最适温度是70℃,较BGL7A的最适温度提高10℃。70℃处理15min后,BGL7AM仍能保持50%左右的活性,而BGL7A只保持30%酶活。说明玉米表达的BGL7AM比酵母表达的BGL7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

  9.玉米VE基因工程

  转基因结果显示:1)转基因玉米植株的长势、外观株型已经和对照非常相似;2)在农艺性状、环境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能力等方面与对照等同。利用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生产α-生育酚,可以满足饲料生产的应用。在AA肉鸡的日粮中添加VE转基因玉米,试验结果表明,各阶段各处理组间平均日增重,料重比之间无显著差异。饲喂7d后,正对照组和转基因玉米组血清GSH-Px酶活,T-SOD酶活显著高于负对照组。日粮中添加富维生素E玉米能够提高肉仔鸡抗氧化能力。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