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金融很凶猛:数据为王 工厂化运作
8月24日,在中国平安的中报业绩发布会上,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证实其与腾讯马化腾、阿里巴巴马云正谋划在上海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主营保险业务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销售,这三家公司将结合各自优势开辟保险销售新渠道。
不久,马云在参加访谈时,表示阿里小贷将面向江、浙(除温州)、沪阿里巴巴普通会员全面放开,此前,阿里小贷仅针对三地的付费用户,如此一来,业务的覆盖面将成倍增长。
两则消息一出,震惊四座。
其实,无论“三马”聚首亦或阿里小贷扩大客户面,都不是阿里巴巴作为电商跨界金融的首秀,阿里巴巴下设阿里金融已久,于两年前成立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阿里小贷公司”),目前已经为累计13万客户提供融资服务,超过260亿的贷款规模,0.72%的不良率,让业内人士深感其两年来“闷声发大财”。
然而阿里金融曾经表示,无意与银行抢蛋糕,只想做1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客户。
“阿里小贷公司目前面对的实际上是银行不愿意服务的客户群,所以这家公司的存在很有意义,如果有朝一日他们能拿到银行牌照,也很有可能成为一家优秀的面向网络客户的专业化银行。”对于阿里巴巴做小贷,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实际上,如火如荼的小贷业务背后掩藏不住的是阿里巴巴的金融抱负和银行的些许不安。阿里小贷公司,对银行来说究竟是“自扫门前雪”,还是危机重重的“狼来了”?银行和电商似乎都应该对未来IT进军金融的大势及早准备。
网上做小贷
网上做小贷其实并不新鲜,一种是像贷帮网这样,针对乡镇、农村的种植户、养殖户、小商户贷款,除了网上申请和审查,同时也会结合申请贷款的客户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另一种就是如阿里小贷公司般完全基于线上审查和控制,其服务对象也针对淘宝、天猫、阿里巴巴的商户,“这种纯‘虚拟’放贷的模式,目前也许只有他们能做”,一位股份制银行中小企业金融部门总经理如此评价。
2010年6月,在阿里巴巴、复星、万向、银泰等股东的推动下,阿里小贷公司悄然面世,是全国范围内首家完全面向电子商务领域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小额贷款公司。
于梦(化名)2007就读大学期间在淘宝上开了一家店铺,专门卖女孩子喜欢的韩式饰品,当时的进货渠道少,自己也没有太多时间精力去做,勉强维系着小店的生存。2009年毕业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于梦开始专职打理起这家网店,从父母那里借了10万元,通过朋友拓宽了进货渠道,生意不错。
两年之后,于梦的店做到了一枚皇冠的级别,越来越多的渠道商开始联系她,于梦有心多吃进一些价廉物美的货物,但是大量进货造成资金紧张,她有些捉襟见肘。“阿里巴巴针对会员的小贷服务确实给了我一些惊喜”,由于于梦的小店好评度很高,开店以来的资金往来相对简单明了,利润也持续可期,经过几天的审查,于梦拿到了20万元的小额贷款。
“这样的贷款不需要抵押,虽说利息比银行高,但是高利息的部分随贷随还,按日计息,一年算下来,还是承担得起的。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单凭我毫无抵押物的小网店,从银行根本就不可能贷出钱来。”最近,于梦的网店增开了一家附属的韩式服装店,她又在盘算着向阿里小贷公司申请更大金额的贷款。
阿里小贷公司的优势在这个实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全国上千万小微企业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进行买卖,客户有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融资需求,而阿里巴巴手握支付宝多年来沉淀了庞大的后台数据,想了解这些会员企业的情况可以说易如反掌。
除了面对的客户是网络商户之外,阿里的小贷路径实际上与其他专注于做微贷的银行和小贷公司并没有太大区别:无需抵押,网商凭借自己的信用申请贷款;网上申请,平均7个工作日能完成整个办理流程;按日计息、支取停用更方便。
那么,除此以外阿里小贷公司究竟是怎么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