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儋州青年刘鹏高中毕业被“逼”养猪,睡过猪舍,曾日行200公里送猪苗。如今掌管4家万头猪场,一心想带农民致富。本报记者李关平 通讯员谢振安
8月20日下午,刚从广东考察学习回来的儋州青年猪倌刘鹏迫不及待地赶回他投资数千万元建设的儋州兰洋鹏翔猪场。
“每次出去总有很多收获,思想受到撞击,观念在更新,恨不得马上运用到猪场的生产管理中。”每次从外地考察回来,刘鹏总是很激动。
这个32岁的年轻人,皮肤黝黑,喜欢穿着黑色T恤、深色中裤和运动鞋,其貌不扬。目前他掌管4家万头养猪场,其中,建设中的鹏翔猪场将是目前国内一流的养猪场。
就在10年前,高中毕业的刘鹏还是一个待业青年,用刘鹏的话说“当时是父亲把我硬拽进了猪圈”。
不读书,就从猪倌做起!
与大多数父母一样,刘鹏的父亲刘新民也有着一颗望子成龙的心。上个世纪90年刘新民在儋州经营汽车配件,略有积蓄的他在广州买了房子,并将刘鹏送到广州读中学,希望儿子学有所成,将来留在广州工作。
“没想到这小子书没有读好,高中毕业就回到那大了,当时心里又生气又失望。”刘新民回忆。1997年开始,刘鹏待业在家,对汽车配件生意也不感兴趣。
2001年,刘新民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买下一个中型养猪场,把刘鹏拽进猪圈和他一起养猪,并撂下一句狠话“不读书了,那就从猪倌做起!”
刘鹏告诉记者,当时被父亲逼着养猪,心里和他怄气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就想干出点成绩给父亲看看,于是不断学习技术、琢磨如何管理、销售,结果没想到逐渐喜欢上当“猪倌”,父亲也逐渐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他。
不到4年时间,这家养猪场成为儋州为数不多的万头养猪场。但是,创业的艰辛,令刘鹏今生难忘。
当时只有20岁出头的他,身边的同学、朋友要么上大学,要么在当地玩耍、谈恋爱。他却经常在猪场一住就是1个月;母猪临产时,他等待在猪圈里睡着了;曾连续三个月骑着嘉陵摩托车日行超过200公里,到白沙、琼中一带送猪苗跑市场……
“当时看着辛苦养出的肉猪卖钱、母猪顺产猪仔,心里别提有多痛快了!”刘鹏说那是一段“累并快乐着的日子”。
观念总是比别人超前
就这样,从这家中型养猪场开始,靠着父子的执着和打拼,今天刘家已经拥有3家万头养猪场,在建的第四家养猪场预计投资超过3500万元。
“如今他是老板,我替他打工了。”刘新民指着刘鹏笑呵呵地对海南日报记者说。早在3年前,刘新民已经把指挥棒交给了刘鹏,自己退居二线,现在帮刘鹏负责猪场的基建工作。他坦言,自己管理的观念有些跟不上了,该放手让年轻人干。
近年来,猪肉价格跌宕起伏,刘鹏的猪场在价格低谷时基本保持不亏本,价格上升时就盈利,生意就这样越滚越大。
“如何保证价低时能保本,这要看技术和管理了。”从事畜牧业工作20多年的儋州市畜牧局副局长李昌充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在他看来,刘鹏这位年轻人,勤学、肯干、敢于投入,有股闯劲,他的观念总是比别人超前。当地不少万头猪场的老板都较安于现状,害怕摊子铺大风险增加,技术、管理方面不舍得投入、跟不上。
据了解,刘鹏掌管下的猪场,管理一个比一个先进,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建的鹏翔猪场技术投入比普通同规模的猪场要多出1000万元,其种猪场、肉猪场均采用国外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比如一头母猪投放多少饲料、何时发情、如何分离到待产区,系统自动掌握并作出处理。仅人工成本就减少60%以上。
“要想不落后,就要不断学习,接受先进的观念,提高生产效率,走在别人的前头。”刘鹏语气坚定地对记者说。他告诉记者,前五年,他都在自学,掌握养猪业、管理学方面知识。后五年,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先进的养猪场,甚至去德国考察过。还聘请了广州、上海等农业高校的专家当他的顾问,定期请专家来猪场指导,或亲自上门拜访,接受再教育。
带领更多的农民致富
10年来,刘鹏赚的钱全部用在了猪场建设上,几乎不留有余地。他坦言,他养猪获得发展积累了财富,离不开海南近年来生猪业发展的大势,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投资的信心。
刘鹏养猪的10年,正是海南获批“无疫区”后畜牧业长足发展的10年。特别是近几年,海南的畜牧业开始向产业化、深加工方向延伸。去年儋州雨润200万头生猪肉联项目的落地,是海南生猪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这样的机遇必须牢牢地抓住。”刘鹏分析,儋州雨润项目年加工200万头生猪,而去年整个西部生猪出栏量才220万头,空间还很大,销路已经不是问题。未来五年,西部每个市县都承诺了拿出资金支持生猪产业,儋州仅今年就拿出了近2000万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他新建的猪场将获得约百万元的补贴。
如今的刘鹏,想的还不仅仅是赚钱的事情。他告诉记者,财富到了一定的数额就成了一个数字。自己的财富是社会发展给予的,应该让财富为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他正在借鉴“公司+农户”模式,编制一套与当地农户合作饲养母猪的模式,由他提供母猪、饲料、技术,并保证回购猪仔。
“我的理想就是带领更多的农民致富,因此我的企业将逐年减少占有的利润比率,将多出的利润交给饲养的农民。”刘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