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现年45岁的唐其军是四川资阳市乐至县良安镇人,1995年从乐至压材厂停薪留职后,通过在成都经营建材,成为中国四大瓷砖品牌四川地区总代理,积累起千万资产。然而多年的成都生活并未让他在这个城市找到归属感,2007年生猪市场行情火爆,唐其军毅然决定回到乐至投资农业。
他以商人的敏锐发现,“经营农业和做生意一样,就是要突出特色,做别人没做过的事。”2008年,唐其军投资4600万元承包了3800亩林地,首先建起养猪场,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小米油桐、白乌鱼、黑土豆、魔芋等产业。小米油桐果实用于航天炼油,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中间套种黑土豆和魔芋可有效利用土地空间,两者的季节性可作互补。白乌鱼又是乐至特有品种,物以稀为贵,收益自然好。此外猪粪可做小米油桐肥料,洗猪圈水可用于有机灌溉。灌溉后的水经过土壤过滤渗透到鱼塘作为补充,再抽取鱼塘中的水冲洗猪圈,从而形成水循环。“传统农业回报周期长、风险高,但如果种养特色农产品,就能提高其附加值,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依靠科学种养,唐其军构建起一个立体生态农业。
颠覆传统 小猪过上快乐生活
随着悠扬的音乐声响起,600多头猪从圈舍中蜂拥而出,很快分散在山上各个角落。投饲、回圈、午休,一切行动听指挥,这是发生在唐其军养猪场里奇特的一幕。
“其实生猪放养也是源自偶然发现。”唐其军说,有一次他寻找一头偷跑出去的猪,看到猪在山上玩得很痛快。为什么不试着放养呢?唐其军的想法遭到了包括父亲在内的所有人反对。问题太多,首先遇上下雨,猪淋感冒了咋办?其次,担心猪拱坏围栏出去糟蹋庄稼,最后饮水、防疫等都存在一定困难。但在唐其军的坚持下,猪场建起了围栏,一方面对断奶后的仔猪进行严格的投饲训练,喂食时放音乐、吹口哨,使其形成条件反射,另一方面在山上安装自来水管网及自动饮水器解决猪的饮水问题。经过充分准备后,2010年6月,唐其军的小猪过上了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山上的草和螺蛳都是它们的美食。结果表明生态放养猪瘦肉率高、抗病强,大受市场欢迎。生态仔猪供不应求,双流、新津、重庆等地客户都指定购买。现在唐其军的放养面积达到了400亩,一年放养猪规模可达1万头,养猪场成为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唐其军大胆颠覆了传统养猪模式,收到了良好成效。
与众不同 三种模式带领村民致富
除放养外,唐其军还探索了三种养猪模式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陈兵是中天镇普照村村民,去年年底公司寄养了18头小猪在他家,“不消花一分仔猪、饲料钱,猪生病有技术员看,我只管把猪养大交到公司。一斤算5角钱,挣的是工资,比自己养划算得多。”陈兵说,原来养猪不但在猪和饲料上压成本,一旦猪生病无技术,损失大,遇上行情低迷时只能亏损。采取寄养方式后,收入稳定,风险小。“现在交了11头猪给公司,挣了1000多块钱。”象陈兵这样寄养生猪的村民有56户,一年能收入8000-10000元。
而唐其军采取的另一模式是认养,“考虑到有的农户场地条件不好,就由公司提供圈舍,农户到场内喂养。”村民张洪秀以前靠种地,打零工补贴家用。“种了10多亩地,一年只有1万多的收入。”2010年初在公司认养了200多头猪,“除饲料外,啥子都用公司的,还包回收,销路不愁,稳赚净钱。”张大姐说她一人养猪都忙得过来,丈夫在家做农活,顾家挣钱两不误。张大姐的猪四个月左右就可出栏,一年收入可达2-3万元,“比种庄稼收益多一半多。”
此外公司还采取代养方式帮村民致富。“有的村民养猪积极性高,又有繁育意向,公司就免费提供母猪,农民只负责饲料,母猪每下一窝猪崽交一头小猪给公司。”唐其军说母猪繁育期可达五年,一年产仔两次,公司总共可获得10头仔猪,这样农户和公司风险共担,减少管理难度,实现双方共赢。农民养殖积极性极高,纷纷排队代养。
深化加工 传统农业实现产业升级
唐其军的生态农业已经初具规模,他开始想法进一步提高其附加值。
通过委托加工方式,唐其军将猪肉加工成香肠、火腿及系列风干食品。联合四川大学营养食品研究所开发出可做饮料和保健食品的魔芋精粉及魔芋精面,黑土豆则分装礼品盒作为土特产出售,生态猪肉全部销往成都及乐至各大超市、酒店。此外,白乌鱼的加工也在研制开发中。世博期间,唐其军的牧旺农牧有限公司代表乐至参展时受到市场热捧,所有农产品被一抢而空。去年腊月二十五,唐其军在乐至城内开设一家风干食品专卖店,短短几天时间,销售额竟达到67万多元,这让他更加坚定了搞产品深加工的信心。
目前唐其军的基地已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正进行绿色食品及品牌的相关申请,为乐至特有的白乌鱼申请国家地理标志。积极拓展大中城市及沿海一带销售渠道,为以后进军海外市场打基础。他表示将在今年6月建立自己的农产品初深加工厂,预计11月投产,届时可为当地农民提供80-100人的就业岗位。
从当初经营农业到如今探索出立体生态农业发展的可行之路,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唐其军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决心将现代立体生态农业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