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3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今年48岁的盲人周武生,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周武生是重庆市万州区的一位移民。在三峡移民迁建过程中,他不愿成为国家和家庭的负担,主动放弃吃“低保”,顶着各种困难和阻力,艰苦创业,最终成为一名养猪大户,书写了一位盲人移民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传奇人生。
2001年年初,周武生接到通知,他所在的青龙村二组土地被征用,要搬迁到5公里外重新安家。摆在周武生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放弃事业,搬迁后吃“低保”;要么重新创业。周武生反复考虑后,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吃“低保”,发展养猪业,靠劳动养活自己。妻子江书芳坚决不同意,要周武生吃“低保”,过清闲日子。为此,江书芳与周武生争吵了很多次。“眼睛瞎了,心不能瞎。我有手有脚,过去我能养活自己和家人,为啥现在要成为家人和国家的负担呢!”周武生坚定地说。
周武生不顾妻子的反对,于同年3月在牌楼办事处石峰村4组租下4亩地筹建养猪场。有人冷言冷语地说,“一个瞎子,成得了什么事,只是瞎折腾罢了。”然而,当人们看到养猪场的四幢房子,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拔地而起后,一些准备看笑话的村民服气了,但他们哪里知道,由于预算不足,工程进行到一半时,周武生的全部积蓄15万元已经用尽。那时,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八方求援,好不容易才借到12万元继续施工。工了。周武生又借了2万元买了仔猪,到2002年2月卖了150头猪。当时市场行情并不好,但周武生仍然坚持着,他相信会有春暖花开的一天。
养猪最大的风险莫过于疫病。在建猪场之初,周武生从区兽医站买回了10多本养猪专业书籍,让当时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周莎读给他听,周武生强记硬背,白天到圈里摸索,并自己动手给猪打针。由于眼睛看不见,他到圈里捉猪,猪却和他捉迷藏,有时反倒把周武生拱倒在圈里。干任何事情都是熟能生巧。渐渐地,喂食、扫猪粪、喂药、打针,没有他不能胜任的。周武生还给健全人当起了师傅,他的学徒张枫就十分佩服地说:“我第一次见他给猪打针的时候,他在圈里慢慢地把猪摸到,然后用手摸到猪耳朵下面有两指多宽的穴位那里,把针扎下去。我当时感到非常吃惊,因为他是一个盲人。”
“前胛空、腰身长、屁股圆”,这是周武生用手识别仔猪的标准。眼睛看不见,但他会用心去感受。每天,周武生都要到猪圈扫猪粪、喂猪食,用手把一头头猪从头摸到尾。日积月累,光凭手摸,他就知道哪头猪长膘了,哪头猪瘦了,有没有生病。
2006年,生猪市场不好,又遇上口蹄疫,出栏800多头,却欠下28万多元的账,猪场举步维艰,连饲料都没钱买。
万般无奈之下周武生到办事处找领导贷款。领导不支持,反而说:“你一个瞎子,不能搞养殖业,吃低保就行了,每月给你240元,够一家人基本生活,别瞎折腾了。”听了这番话,周武生犹如当头棒喝,这个累死累活都没叫一声苦的汉子,当场就哭了。
周武生虽然身有残疾,但在生活上却是个强者。面对一些人的偏见,他不甘心:“难道残疾人就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只能靠国家养活吗?八荣八耻中说,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不,我周武生决不向困难低头!绝不成为一个吃闲饭的人。”
渐渐地,周武生在当地小有名气了,他养的猪也很受肉贩们的欢迎。其中一位肉贩子这样评价:“我经常在周武生这儿进猪运回去卖,他的猪上午杀了,下午颜色还保持鲜艳,特别好卖。顾客说,猪肉细嫩可口,好吃。”
如今,周武生成了养猪行家,不仅自己能给猪防病治病,还学会了配制母猪、种猪、仔猪的各种饲料。近两年,周武生的养猪场每年出栏肥猪1000余头,获利30多万元,率先走上了致富路。周武生的养猪场还被万州区牧禾生物科技公司列为养猪示范基地。今年,周武生的养猪场将出栏生猪1500多头。目前,他正在筹办一个饲料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