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益 鹤 先 进 事 迹


涂益鹤,男,1957年9月生,现任安义县长埠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站长。
作为一名非常普通的基层畜牧工作者,涂益鹤从事乡镇畜牧技术推广工作,一干就是三十七年。他经历了从学生—农民—赤脚兽医—军人—畜牧兽医工作者的过程,久经风霜、道路坎坷、立志基层、矢志不移,将自己的大半人生,为安义县的畜牧业的发展,做到了几十年如一日,尽心尽职、任劳任怒。
1973年7月从安义共大“兽医系”毕业后,涂益鹤成了一名“赤脚兽医”,从此开始了畜牧兽医生涯。由于当时的防疫条件缺乏、管理落后,再加上群众对防疫工作的认识不足,造成了“年年防疫,年年瘟疫”的结局。他认识到必须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水平,从此他认真学习钻研防治知识,虚心向老师同行请教。为了给自己不断“充电”,从1983年起订阅了《江西省中兽医杂志》、《中国畜牧科技》及《畜牧兽医》等技术性较强的刊物杂志。在实践中,由于深感专业技术贫乏和不足,先后就读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及《兽医检疫检验》专业,取得了相应的中专毕业文凭,后又攻读了东北农业大学的远程教育《动物科学》专业,取得了大专毕业文凭。经过由不断“充电”,涂益鹤业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任职后,先后在《安义牧业》上发表了专业论文四篇,2000年取得初级职称“助理畜牧兽医师”,2008年11月取得了“畜牧兽医师”的中级职称。
回顾起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三十七年,涂益鹤可谓是岁月峥嵘,激情澎湃,问心无愧,敢为人先。在80至90年代,基层的畜牧兽医工作条件艰苦,一辆自行车、道义担天下。既是防治员、又是检疫员,畜牧、兽医、防疫、检疫工作一肩挑,工作没日没夜,不管风吹雨打、三九三伏,当天的出诊业务不留到第二天。防疫工作除春秋两季防疫外,平时跟踪服务,做到及时补针。就检疫工作而言,当时没有统一屠宰。农村的屠宰点,像星罗棋布遍地开花,涂益鹤凭坚强的意志,从来没有因天气恶劣而中断过,从而保证了石鼻和长埠两个乡镇肉品卫生安全,受到了上级的好评。
1985年至1989年,涂益鹤先后担任了长埠镇畜牧兽医站副站长和站长职务,他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作群众的表率。1998年我国南方地区经历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大灾之年必有大疫,猪瘟、鸡瘟、口蹄疫疫病大有暴发倾向,他同站里全部职工一道,对全镇所有的家畜家禽进行了消毒灭源及免疫接种工作。消毒灭源面积达2万多平方,防疫接种大中家畜5300余头,家禽56700余羽,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和发生。
2004年至2005年,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流行,形势十分严峻,南昌市的青云谱区发生了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情就是命令,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按上级的要求,涂益鹤及时制定了“防控紧急预案”,争取镇村两级领导的重视,当时80%以上的职工外出打工,全部人员连自己只有3人,全镇十个村委会,5万余羽家禽,他就负责了四个村委会的禽流感的防疫工作,每天进村防疫到深夜,12点至凌晨2点是家常便饭,尤其碰上下雨、霜冻,回家总是白霜皑皑,在短短不到十天中对全镇5万余羽家禽进行防疫接种,防控了禽流感疫情在长埠里的发生。
2006年,高致病性猪兰耳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暴发,安义县也不例外,发病快、死亡高,形势异常严峻。在上级部门明确疫情后,涂益鹤为全镇3000多养猪户送去了宣传单3000余份,消毒灭源2万多平方米,生猪紧急预防接种1万余头,及时控制了生猪兰耳病的迅速蔓延。
在防疫接种工作中,历年来长埠镇的防疫工作组织好、密度高、技术硬、死亡低。每次通过县、市、省级有关业务部门的检查及抽查,防疫密度均达了:高致病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猪兰耳病、猪瘟四个100%。从2000年至2013年共举办了养猪、养鸡、养特培训班二十余次,培训人员达1800人次。从而提高了长埠镇养殖户的技术和水平。
在涂益鹤三十多年的工作中,兢兢业业,事事敢争一流,得到了上级领导及业务部门的肯定。从1989年至现在获得市级部门的奖励六次。
1989年12月获南昌市农牧业局:“先进畜牧兽医工作者”
1991年1月获南昌市农牧业局:“畜禽防疫先进工作者”
1991年2月获南昌市农牧业局:“推广人工授精实用技术先进工作者”
1992年3月获南昌市农牧业局:“畜牧兽医工作先进工作者”
2003年1月获南昌市农牧业局:“畜牧业生产工作先进个人”
2006年2月获南昌市农业局:“全市畜牧兽医工作先进个人”
1984年—2013年,涂益鹤先后被安义县重防指挥部及县畜牧水产局授于“先进工作者”十五次。并多次被长埠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