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招聘队伍是代表公司形象的一面旗帜,他们直接宣传了企业的形象,他们对人才的选择也决定了招聘质量。
案例:合适人才何处寻?
人才一词,越来越时髦,几乎每个企业都在提“以人为本”,都在宣扬“重视人才”,“吸引人才”。春风电气有限公司也不例外,无论是公司企业文化宣传栏,还是员工手册上都赫然写着“以人为本”。当然,老板也很重视“人才”,尤其在招贤纳士方面毫不含糊:给优秀人才提供优厚的薪资和广阔的空间!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招聘的几个人也很“卖力”,终日忙不停地在招聘。可结果却不是事半功倍,往往是人力资源部看中的人选被用人部门否决,或者是用人部门相中的目标人力资源部“挖不来”,再者好不容易招来的人才熬不过试用期就借故换了家公司。久而久之,老板找人力资源部经理谈话过程中也流露出不满。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这家企业老板找我倾诉这个苦恼之后,我陆续走访了该家企业人力资源部的招聘人员以及部分员工,发现一些招聘上亟待改善的细节问题。
分析:招聘误区,防不胜防
1、盲目仓促的招聘。企业在很多时候,对所招聘员工的工作岗位的性质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对所需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眼光过于局限与狭隘,因此无法制定科学完善的招聘计划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的人才需求不可能一成不变,但是很多企业的人才招聘书还是几年都使用那么一个模板,对招聘人员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一成不变,过于死板。而企业为了短暂的利益需要招聘员工,现缺现招,还可能在没有合格人才的时候降低标准,这种仓促招聘势必将影响整个企业员工的素质,影响企业长久的利益与发展。
2、招聘标准不合理,招聘原则过于死板。很多公司不管招聘什么职位,一概要求本科学历或者是多年工作经验,似乎优秀人才就是依据学历经验来判断。有的人很有能力却缺乏高学历,这样的简历却容易被忽略,使企业错过拥有优秀人才的机会。再比如,应届毕业生虽缺乏工作经验,但学习能力强,企业只需花很少的时间去培训便可促使他们适应岗位。在招聘过程中,工作人员对筛选人才的评判尺度难以把握,操作起来主观随意性大,难以发挥各种测评工具的效用。招聘人员对应聘者的取舍不是取决于岗位所需标准,而常常是参考社会上所谓的招聘基本门槛,甚至仅是凭对应聘者的感觉和个人好恶来选择人员,这样就又会损失一批有能之人。
3、招聘人员不专业,影响招聘效果与企业的形象。在前一段时间,我作为用人企业参加了一场招聘会。到了现场,感触最深的一点便是,有些招聘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有的衣冠不整、神情懒散,有的在那聊天胡侃,这些行为无疑是为企业“减分”。求职者在找工作时也在选企业,他们对企业的第一印象往往来源于招聘人员。若是招聘人员精神抖擞、态度端正的接待求职者,那么求职者也会感受到企业的规范化和人性化。其次,招聘人员在筛选简历时,有的人往往不了解该岗位所需要的人才标准,无法做到合理筛选。再次,在进行面试时,有的招聘人员缺乏必要的方法常识与甄选艺术,也就无法科学的选出企业所需的人才,影响招聘效果。后两种情况尤其是在招聘中高级人才的时候容易引发误会,让求职者觉得企业不重视人才而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