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全聚德总经理 姜俊贤
2012年7月24日,全聚德总经理姜俊贤在"敬匾"仪式上擦拭牌匾。瑞蚨祥、内联升,是北京少数经营良好的老字号。
或与时俱进地重塑定位,或嫁接最新理念,生命力旺盛的老字号,无一不是以求新而承旧。因为它们既要守望更要先行,常变常新才能长久长寿。
"头戴马聚源,身穿八大祥,脚蹬内联升,腰缠四大恒",这可是过去老北京最时髦、最体面的行头。但旧日的时髦光景,今天已难重现。这句俗语里的四大恒早已随着时代变迁不复存在,而八大祥也仅剩瑞蚨祥和改名为"北京丝绸商店"的谦祥益。
止步于历史的老字号不计其数。上海交通大学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余明阳表示,目前老字号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有人统计历史上曾经有1.5万家老字号,现在存活着的只有1500家,做得比较好的有150多家,红红火火的老字号企业大概只有15家。
北京一地,登记在册的200多家京城老字号中,生意兴隆、效益好的约占20%;效益一般、经营平稳的占30%;经营困难、效益差的占40%;难以为继、濒临破产的占10%.
能冠以"老字号"三个字,必然意味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这是快餐时代任何短时间内成长起来的品牌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悠久与老化,往往是一面镜子的正反面,稍有不慎,历史就成了老字号们的包袱。
那些消逝的大多数老字号,正是死于"历史悠久":对他们来说,历史等同于产品老化,没有生命力;机制老化;消费群老化。如何把传统的老字号基因和新的市场需求有效嫁接起来,如何让传承和创新协同作战,是老字号重生的最核心问题。要想在新时代再续辉煌,老字号既要守望过去更要争当先行者,以创新焕发不息的生命力。
弄潮老古董借资本之力重生
人们还依稀记得:2005年2月28日,随着拍卖棰的落下,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1.06亿元拍下了天津狗不理包子饮食集团公司的国有产权及其所持子公司股权。
但此举并未重塑并延续"狗不理"百年品牌的希望,反而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
狗不理由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字号的"迟暮":6年里,狗不理直营酒店由当时的两家发展到京津两地十余家;2010年营业收入比2005年改制时增长6倍;当年卖包子的小店铺,已经遍及国内24个省、市、区,在日本东京、美国纽约和新加坡也开设了分店。
但也正是急于求成的连锁改制,由于监管和把控不严,为狗不理如今的尴尬埋下了隐患。目前"狗不理"在全国的70多家分店,绝大多数属于特许加盟,即分店独立投资、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每年只向天津总部交纳几万元不等的"牌匾费",总部负责技术培训和包子原料配送。
狗不理集团董事长张彦森说,"由于集团总部对各包子坊加盟店实行松散管理,致使连锁店管理不规范,各地包子千差万别。低档店铺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品牌形象。"但由于一些加盟店与改制前的老"狗不理"签订了长期"牌匾费"合同,有的甚至签到了2020年,这些店可以继续随意使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