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游生猪保险承保理赔闭环式管理
“其他地方可能还会有卖死猪的,一斤死猪是2元或2.2元,但在龙游,保险赔付相当于已超过每斤2.5元,养殖户怎么会卖到市场上呢?肯定是交给保险公司处理。”
“生猪保险和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形成以前,龙游卖猪养猪的人都不敢吃包子、吃馄饨,因为病死猪很多卖到了包子店、馄饨店。”浙江省龙游县畜牧局局长林海虎日前告诉《中国保险报》记者,现在,龙游
的包子、馄饨可以放心吃,因为上餐桌的肯定没有病死猪了。保险给食品安全进行了保障。
“现在龙游找不到病死猪,原因是一头小猪的保险赔付是30块钱,两头就是60块钱。60块钱意味着龙游妇女一天打工的收入,所以,扔掉死猪就是扔掉钱。在龙游的餐馆、河里、沟里现在也找不到病死猪,
因为一头100公斤的病死猪原来能卖200块,现在交给保险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保险公司最多能赔600块。”林海虎说。
无害化处理改变了什么
龙游县是钱江源头最大的生猪养殖县之一。据介绍,死猪在未进行无害化处理前,通常通过深埋、扔掉或建立化尸池存放的方式来处理。还有一种非法的处理方式,就是流入餐馆。
在龙游生猪保险和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未形成前,浙江省顺枫畜牧有限公司的养殖场主张柏清要面临平均每年7%死亡率的死猪处理问题。“我们有一个大池子,死猪就扔在池子里。”张柏清说。
建立化尸池存放,也有弊端。人保财险龙游支公司总经理詹春林说,“疫情高发时化尸池都放不下。建立化尸池,几年之后,连地下水也会污染。”
林海虎说,“病死猪问题令人头疼,也让人感到很难为情。死猪没处理之前,有上面领导到乡里视察,我们最怕去的地方就是沟边、桥边,因为有的死猪就扔在那边。猪死去要处理掉,让养殖户也很烦恼。”
“原来龙游养猪的遍地都是,但群众窗户不敢开、门不敢开。少数养殖户得益了,大部分群众利益受损了。”龙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永明说。
2014年3月始,龙游实行生猪保险全覆盖,将病死猪按要求无害化集中处理作为保险理赔的前置条件。到2015年3月,龙游当地状况发生了改变。
据介绍,龙游生猪保险保费按27元/头收取,养殖户自缴15%,即4.05元,其余由财政承担,中央财政、省财政、县财政占比分别为40%、35%、10%。
詹春林算了一笔账,假设养殖场共缴纳200头能繁母猪的保费,自繁自育,按1∶20的比例缴纳生猪保险保费,共需投保4000头,养殖户需承担保费1.6 万多元。如果赔付的话,小猪赔30元,大猪最高赔
600元。2014年,龙游生猪保险累计收取保费4224万元,大部分保单于2014年3月生效,按完整年度统计,截至2015年2月末,已实际支付生猪赔款2464.8万元,加上未决赔款约350万元,赔款达2800多万
元,赔付率在76%-78%之间,预计将超过80%。而2800多万元的赔款,实际养殖户自缴保费是580万元,相当于养殖户缴1万元,有5万元赔付。在2014年养殖环境低迷的环境下,保险公司赔款也算相当可观
了。
“其他地方可能还会有卖死猪的,一斤死猪是2元或2.2元,但在龙游,保险赔付相当于已超过每斤2.5元,养殖户怎么会卖到市场上呢?肯定是交给保险公司处理。”詹春林说,一年来的最大改变是,2014年
为了收保费,县政府、县畜牧局开动员大会,声势非常大。但今年广大养殖户已充分认识到生猪保险的重要性,投保时非常主动。
张柏清自去年生猪保险和无害化处理联动后,就开始投保。他告诉记者,(病死猪)先放在冷库里,冷库装满后打电话给保险公司与无害化处理中心收走,保险赔付3-4天后到账。“现在比以前好得多。”张柏清
说。
“经过一年的运行,总体上,环境问题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了,政府也确实相当放心,养殖户很开心。”詹春林说。
王永明称:“生猪保险经过一年的运行,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均取得了很大成效,这也是保险发挥社会管理功能的有益尝试。”
龙游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吸引了各地的“取经”者。负责无害化处理的浙江集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去年接待100多批,人保财险龙游支公司也接待了70多家单位,大家对“龙游模式”整个环节相当认
可。
浙江省畜牧局工作人员介绍,无害化处理的长效机制、病死猪肉的收集,一是能控制病死猪肉的流向,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二是能够解决钱塘江、黄浦江等主要水域污染的问题;三是解决农民的增收问
题。“今年的工作,畜牧部门的重点是推广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作为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支持政策,借助保险的力量来促进畜牧业升级。”该工作人员表示。
据悉,2014年龙游开展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试点工作以来,成效明显,去年年底已扩至萧山、兰溪、衢江、诸暨等地。
今年3月18日,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猪保险和无害化处理联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称,凡纳入42个重点生猪养殖区、已建成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厂的
县(市、区),根据地方实际,可向省农险协调办提出试点申请。能确保当地病死猪通过县域外病死动物无害化设施集中处理、且县域内病死动物收集运行体系健全、试点意愿强烈的县(市、区),也可申请生猪保
险和无害化处理联动扩面试点。试点方案经省农险协调办组织审核确认后实施。
“龙游模式”的创新
浙江省发改委刘畅介绍,2006年浙江省农业保险开始运行,经过3年试点,2009年在全省铺开,由发改委牵头,保险公司执行,“最初开始做调研,浙江地区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承担这么大的风险,所以
做了共保体设计,最初是10家保险公司,经过3年试点,保险公司亏损很大,后从10家降到5家,只有人保财险一直坚持。2009年稳定之后,才有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愿意加入。”
现在,共保体包括人保财险、太平洋产险、安信农险、中华保险、永安保险、浙商保险、大地保险这7家保险公司以及1家经纪公司,人保财险占70%的份额。
实际上,自2013年3月人保财险龙游支公司提出初步政保合作意向、生猪全覆盖列入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到2014年3月1日龙游生猪保险全覆盖工作铺开,时长跨越近一年。
这一年,林海虎在琢磨几个问题:这个模式在全国没有先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整个病死猪处理的保险牵涉到养殖户、保险公司、无害化处理中心、政府,工作要做好,这四方面需环环相扣,链条
不能断裂。所以需要保证养殖户得实惠,保险公司可持续经营,无害化处理中心盈利,政府监管到位。只有把这四方主体的利益统一起来,才能建立一个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生猪保险理赔环节中,一直有个问题备受关注,也影响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即如何避免骗保和理赔环节中的道德风险。
“一些未参与投保的猪混到保险中来进行理赔,有一些案例就是保险公司与养殖户斗智斗勇。如何确定没有重复领赔款,进行道德风险控制,对保险公司来说是一个成本非常高的问题。如今这个问题在龙游
已迎刃而解,因为它有非常完善的承保理赔闭环式管理。”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农险部总经理王铮指出。
规避风险的细节考虑囊括进龙游生猪保险设计环节中,将病死猪按要求无害化集中处理是保险理赔的前置条件。
在接到养殖户的报案后,畜牧部门、保险理赔人员随无害化处理中心病死动物专用收集车到现场查验,无害化处理确认表需要养殖户、畜牧部门、保险公司和无害化处理中心四方签字确认。
“可相互监督,保险查勘与收集同时进行,做到反虚报。处理中心按数量获得80元/头补贴,但保险公司是按照数量来赔付,肯定是越少越好,所以两个部门同时收集,确保准确的数量,也防止重复理赔、重
复报的道德风险。”林海虎说。
詹春林介绍,人保财险龙游支公司有两台查勘车,“驾驶员兼收集员、人保财险两名工作人员和养殖户在现场签字。到无害化处理中心,我们的核查人员和畜牧局的人员进行第二道关口的核查和抽查。”
林海虎强调,畜牧部门派两名工作人员到无害化处理中心,对每一天每一车的死猪数量进行核查,每一天的数量要上报到畜牧局,防止事后修改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对于每头病死猪的赔付金额,传统做法是依据称重结果确定,但龙游改变了原来的测量方法。“要防范风险就不能称重,称重不能避免道德风险,人吃的猪肉牛肉都要注水,更何况是死猪。”林海虎说。
詹春林提到,如果按照传统称重法容易出现注水猪的情形,道德风险无限大,有可能将惠农的项目变成不可持续的项目,所以采取分段尸重法,以“尸体耳根到臀尖”的标准,这样根据不同的猪的品种基本上
可以做到数据精确。这也是生猪保险“龙游模式”中的一种创新性东西。
与原政策性生猪保险相比,龙游的生猪保险也有了些新内容。林海虎介绍,原来的生猪保险只保10公斤以上的猪,但75%以上的猪死亡在10公斤以下,如果这部分猪不保,养殖户是不愿意买保险的。所
以,龙游生猪保险实行了全覆盖,这样可以避免骗保问题。此外,以保险公司的全覆盖来确保处理中心的处理量,处理中心效益也能保证。
细节还需探索完善
龙游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已陆续推广开来。在“龙游模式”的复制和推广中,有一些问题仍需继续探索。
在龙游病死猪收集现场,记者注意到,人保财险的工作人员手拿着一个“T”字型工具挨个测量刚从冷库里搬运出来的经过冷冻的猪的长度,这种工具是人保财险根据当地实际创设的。詹春林说,“可以避免查
勘人员用手去接触死猪,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但他也提到,“现在查勘收集环节设施(收集设施、防疫保护、查勘工具)相对落后,我们也在考虑更新并纳入电子化装备,以最终实现远程管控,因为收集设施方面,抬猪到车上,工作人员会不可避免地碰
到死猪。环境也是我们考虑的问题,是否有可能设计专门的死猪收集车,到现场后有抓手抓起来,这个环节由机器来运作。”
“保监会下发文件将养殖业无害化处理作为理赔前置条件,而是不是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对保险公司也是责任。要赔付,还要监督猪是不是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不能一边进行赔付,一边又让病死猪流入市
场。所以‘龙游模式’非常具有推广价值,呼吁政府、财政用多方面的效益手段尽可能整合农业补贴资金、环境治理费用,进行精确投放,使有限的资金能达到政策的目的。”王铮也谈到,“推广到全国,首先需要
考虑的是财政支持能力。推广到全省、全国需要非常大的金额,有的地方是贫困县,财政支持能力弱,一些硬件设施的投入如冷库的建设、无害化处理中心的建设、收集车的投入都是前提条件,这些都具有难
度。如果猪的养殖区域比较分散,不是主产县,那么可能投入建立无害化处理中心不划算,不具有比较效益,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探索解决的问题。”
生猪保险为什么在龙游会有好的效果?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副总经理戴军分析称,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地政府、保监、畜牧、发改等各部门协力推动,向同一个方向努力。龙游生猪无害化处理多方共赢值得大力推广,更大的意义不仅在于事情本身,更为保险行业、保险从业者、保险公司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如何进行社会管理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思路。
“只要政府重视,工作绝对能做好。”林海虎也表示,“有些地方考虑资金的问题,实际上关键是钱用到哪里,如果政府将钱用到保险和病死猪连接的推广上,就是用在了刀刃上。”
“虽然政府投入很多财力物力,但政策效果不一定能体现出来。通过保险,解决了一系列长期以来解决不了的问题,政府投入这点钱是完全合算的。”王永明说,对于“龙游模式”,简单概括是养殖户可接受,
保险公司可持续,无害化处理中心可盈利,政策部门可监管,食品安全可放心,普通群众可受益,服务模式可复制。下一步要继续完善这个模式,总结经验并将它推广到其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