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个国家以消费猪肉闻名,一个是欧洲经济的发动机德国,另一个则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中国。然而英国这个被网民嘲讽为“黑暗料理之乡”的国家,虽然经济不振,却很关注中国对猪肉的消费与需求。《经济学人》邀请了人类学家、厨师美食评论家、一堆智库对中国消费猪肉的情况指手画脚,说的头头是道……
文章的标题叫《中国的猪:猪的帝国》 ,称中国对猪肉消费贪得无厌的欲望是中国崛起的象征,同时也是对全世界的危害。文章在开篇描述了养殖场工人给猪做人工授精的过程,引入一位复姓欧阳家庭养猪致富,开上名牌私家车的故事。
经济学人配图,菜市场中的猪头
尽管中国历史上对猪肉的消费有着复杂的故事和渊源,对猪肉的消费也并非持之以恒,但是文章还是兴致勃勃地称,猪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中文的“肉”和“猪肉”是一个词(In Mandarin the word for “meat” and “pork” are the same. )。猪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生于猪年的人据说是勤劳、富有同情心和慷慨的。猪是繁荣、多产与美德的象征。诗歌故事称颂猪。早在汉朝的墓葬中就有猪的绘画。历史学家认为,1万年前,中国南方在世界上首次将野猪家养化。
文章称,将猪用于祭祀和食用,是中国纪念和节庆的代表形式。每年重阳节,中国男性长辈在祖先的墓葬前聚集,宰杀猪并进行祭奠。即使家庭经济困难,这种祭祀也会进行。
哈佛人类学家詹姆斯·沃森称,如果重阳节不用猪进行祭祀,中国人的祖先会第二次极为痛苦的死去,灵魂彻底消灭。
西方对动物内脏并无爱好,甚至存在恶感,而后文章援引一位厨师美食评论家福谢·邓洛普(Fuchsia Dunlop)的言论称,猪的浑身都是宝,从猪蹄到猪尾巴,包括猪脑和内脏的都会被中国人吃掉,并认为有药物价值。
文章还不忘提一提中国曾经发生的饥荒,称中国人认为能吃猪肉是战胜过去苦难生活的象征,就像是摩天楼和现代化大都市一样。祖父母们将他们所缺少的一切,在物质丰沛后塞给孙辈,在这一切中,高居榜首的就是猪肉。目前一个中国人每年平均消费39千克猪肉(约三分之一头猪)。
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猪本身的影响却是最明显的。1980年左右,欧阳家那样的大型养殖场很少,大部分都是来自家养的猪,数量不足5头。而目前的养猪场则是工业化的,通常是国有或者跨国公司,每年生产超过10万头猪。猪在金属板条床上生长,几乎不见阳光,极少能获得交配。目前,三种外来肉用猪品种占中国猪95%,而中国有个国有的猪种基因银行来保存国内猪种的基因。
中国某地的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