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北京,深感雾霾天,但是如果拿雾霾来形容2014年猪市也不为过。看不清猪价的未来,有多少行情分析师的分析预测都失算了,养猪业究竟怎么了?什么是养猪业真正的雾霾?
能繁母猪下降,为什么猪价不上升?
农业部9月份4000个生猪检测点生猪存栏信息监测情况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 9个月下滑,同比去年同期下降10.4%。我国能繁母猪减少了1/10。但是猪价却一直很低迷。这究竟是怎么了?可以解释这个问题的可能原因如下:
1、 大企业逆势扩张:
其实,4000个监测点究竟包括哪些,我们不得而知,如何准确统计新建猪场增加的能繁母猪数量,这个问题没有答案。虽然猪市低迷,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大企业逆势扩张的身影,2014年猪价低迷,种猪价格也相对较低,扩张养猪规模,成本也较低。所以目前能繁母猪究竟下降多少,这个数字就没有答案。
2、 母猪繁殖性能提升:
如果全国能繁母猪年提供商品猪数量增加0.5头,那么每年可以增加2000—3000万头商品猪出栏,养猪水平会继续不断提升,如果能繁母猪减少1/10,那么可能减少的生猪出栏量降低7000万头,二者冲抵后,我们发现能繁母猪下降,不一定代表着生猪产量的减少。很多专家说我国仅需要不到3000万头能繁母猪,这个也有一定道理。
3、 猪肉消费低迷,从来没变过
国家提倡节约,减少三公浪费力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目前已经进入第四季度,但是我们依然看到的是屠宰企业屠宰量很少,生猪供应充足。
但是,这些都不是影响猪价的关键因素,因为真正的雾霾不在这里!真正的雾霾是什么呢?
信息不对称,养猪户如何才能看懂市场?
我们都说互联网带来了信息对称,让猪价信息更透明,起初我也这么认为。因为工作关系,我每天都会关注网友的预测和评论文章, 为什么这些分析师都认为猪价该涨呢?为什么猪价一直不上涨呢?为什么凭过去的经验,都不靠谱呢?
答案是我们从没真正了解过市场和生猪供求关系?你知道生猪存栏量的准确数据吗?你知道屠宰企业进行生猪冷冻储备获得的补助金额吗?(这个决定他们储备数量和储备肉出售时间,假如补助足够大,即使没有差价, 他们也会积极储备冷冻猪肉)。如果看市场上的出栏猪数量,我们总是感觉不多了,但是屠宰企业却很少遇到缺猪现象,只有一个原因:大量储备肉存在,具体多少,我们无从得知。
这是养猪业的第一层雾霾,遮挡住了真实生猪供求关系变化,让猪价变得没有规律。
我们再来看第二层雾霾:猪价信息的单项传递?假设xx屠宰企业预计明天的收购价为8元/斤,他只会告诉为数不多的猪贩(与该屠宰场有密切业务往来的收猪人),猪贩会按7.8元/斤,通知给他供猪的猪经纪或中介,猪中介再给养殖户出更低的价格,这样价格信息一层层传递下去,让猪价信息变得不透明。网上的报价很多,但是目前屠宰场结算方式主要是头皮肉结算方式,而在农户卖猪环节的结算方式主要是按毛重结算。作为养殖户,不可能了解屠宰场真实的收购价,即使了解真实价格,我们能直接送到屠宰场,任其结算吗?因为我们不懂如何计算出肉率,还是屠宰场说了算。
没有人可以改变市场格局
只可惜,我们改变不了市场现状,因为养猪业的下游已经高度整合,下游企业有足够资金实力来参与猪价调控,并且市场范围已经高度集中。在猪价暴跌时,有不少人呼吁压栏,可惜个人行为总是渺小的,在全国生猪市场里,我们每个人又有多少话语权呢?
世界本是一个养猪村,虽然目前生猪进口、出口的比例还很小,但是养猪业的竞争终究是国际化的竞争,养猪成本差异会加剧竞争,好比很多人扬言要淘汰小散,但是小散户相比规模化猪场更有成本优势,就凭这一点,没有人可以彻底击败小散户。
期望北风早日吹来
北京的雾霾,需要张家口的北风出来。但是如何吹散养猪业的雾霾天呢?很多专家说,要提倡规模化, 但是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规模化并不能减少猪价的波动,唯有信息透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回到最后这个问题,我们如何才能促进信息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