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猪逆袭 每头利润400元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4-06-27 10:01:18| 查看:次
“和普通猪肉相比,每斤售价高4元,这还是推广期的价格,在一些大商场和超市,售价还有大幅超出。每天能卖出一头猪。不管普通猪肉行情如何,‘川藏黑猪’每头利润能够稳定在400元以上。”6月25日,四川成都市某商贸公司总经理薛恒钊告诉记者,作为公司产业布局的重要一环,第一轮计划的100家生活超市将在成渝两地全面铺开,同步展开“川藏黑猪”产品的销售,“从5月城南第一家店开始,到第二个月,仅在成都就将有4家店正式投入运营。”
12载攻关培育铸就川猪崛起基石
今年2月27日,对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的川藏黑猪育种公关团队而言是非同寻常的一天:这一天,团队历时12年持续科技攻关、精心培育的“川藏黑猪”配套系,顺利通过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
“这是我省第一个以四川地方猪种为核心育种素材培育的优质风味猪配套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商品猪肉质细嫩多汁、香味浓郁、回味悠长,可为我省特色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源保障。”育种团队成员、四川种猪性能测定中心副主任龚建军告诉记者,川藏黑猪配套系以藏猪等地方猪种为核心育种素材,聚合地方猪种和引进猪种两类遗传资源的优势特色性状基因,经过12年6到8个世代的选育,成功育成了5个专门化品系,可满足当前差异化猪肉市场对优质风味猪肉的要求。
2000年前后,外种猪大肆进入国内、省内,我省地方猪不少品种退出历史舞台,省畜科院养猪所所长吕学斌经过充分调研后,提出了川藏黑猪配套系选育课题,旨在保护利用地方猪种资源,发展特色猪业,满足差异化猪肉市场对优质风味猪肉的需求。
“根据国家对配套系选育的要求,一开始作了测算,仅母猪就需要700多头,靠我们自身资源根本不可能支撑项目运行。”龚建军告诉记者,面对困境,团队制订了三路齐发的攻关路线:除全力投入选育研究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同步推动产业化开发,边研究边推广。
2007年,团队正式拿出了部分猪肉产品。“请人来品尝,有领导,有专家,也有企业,风味口感确实达到了预期目标。”龚建军笑言,“形象一点说,就像大家记忆中小时候在老家吃过的猪肉那样,香、细嫩……”
“藏猪、梅山猪等本地品种在风味口感、耐粗抗逆、繁殖等方面明显优于外种猪,但在生产效率和瘦肉率等方面明显不足。新配套系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龚建军介绍,“川藏黑猪”父母代母猪繁殖力强,经产仔数达12.5头,配套系商品猪饲料转化率、生产效率以及瘦肉率都表现优异,190天左右就能长到90公斤,猪肉风味口感明显好于外种猪,尤其是猪肉风味的前体物质肌内脂肪含量达4.07%,是外种猪肉的2倍,硫胺素达1.88,较外种猪肉高54%. 13市产业联盟构建高效繁推体系12年边研究边中试推广的过程中,研究团队联合养殖企业在绵阳、遂宁、泸州等13市(州)建立了中试基地,已出栏商品猪超过30万头,实现新增产值9亿元,获纯收益2.4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对势头正旺外种猪而言,‘川藏黑猪’需要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开辟一片新空间,肯定比较艰苦。”龚建军介绍,因此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团队严格秉承了宁缺毋滥的原则,“首先必须看好这个前景,还要具备足够的实力,一定是市场终端做得好,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才能成为合作对象。”最终,在四川省科技厅的牵线下,省畜科院携手四川高金食品公司,以生猪专合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规模养殖场为成员,在省内13市组建了优质猪肉产业联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川藏黑猪”高效繁育推广体系,通过在成都、北京、重庆等大中城市构建营销网络,推进“川藏黑猪”产业化。
作为首批加入产业联盟的企业负责人之一,薛恒钊对“川藏黑猪”的发展前景可谓信心十足,他经营的蓬溪华亨泰丰农牧发展公司,在川藏黑猪性能稳定后,毅然将所有养殖的猪种进行了更换,“现在已经全部是这个品种,预计今年出栏量将达到2万头。结合新开的社区生活超市,下一步肯定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