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发问:今后谁来种田养猪
来源:新华日报 2014-03-10 09:12:34| 查看:次
中国养猪网: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一些地方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专业大户、农企老板、合作社带头人,拥有几十万上百万,乃至上千万资产者不乏其人。父辈们辛苦打下了家业,渴望子女能继承下来。然而,记者在海安调查发现,许多“农二代”走出农村后不肯回流继承父业。
家住海安高新区海北村的崔广全从种植大棚蔬菜起家,以“农餐对接”的销售模式创下可观的经济收益。眼见自己一天天老了,他希望在外打工的儿子回来做帮手,不料儿子一句话给老崔泼了盆冷水:“老爸你在开玩笑吧?农业?我不懂,而且也没有兴趣。”年近五旬的崔广全想不明白:在国外,家庭农场子承父业的发展模式非常普遍,而且现在的农业生产模式跟过去大不一样,讲究科技含量和销售策略,“民以食为天”,农业的发展前景应该不可限量,年轻人怎么就不感兴趣呢?
不仅崔广全的儿子,很多80后、90后已经熟悉了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状态越来越不适应。李存余在海安县海北村经营一家规模化养鸡场,每年收益约有40万元。老李的儿子在海安开发区一家企业工作,年收入5万元左右。过去,老李曾为儿子出色的学业、稳定的工作感到骄傲,但随着年岁增长,老李希望子承父业的心情日益强烈,但儿子说什么也不肯回来务农:“赚钱又怎样?我可不想变成大众眼里的土豪。”儿子说,光是养鸡场里那股鸡粪的味道,就让他这辈子再也不想回去搞养殖。
是什么造成了当今农业继承者的困境?“这跟家长长期给孩子灌输的教育观念有很大关系。”全省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海安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进说,大凡在农村生长的孩子,从小都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好好学习,跳出农门。”父母时常挂在嘴边的是“将来一定要有出息,别再当农民种地了”;老师在学校也常常教导学生“要好好读书,否则将来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街坊四邻往往将学业出众、外出工作的农家孩子,作为效仿的榜样教育自家孩子,加上媒体宣传的成功人士中也鲜见农民的影子……整个社会对农业、农民形成的偏见,根深蒂固,无形中影响了孩子未来的价值取向和人生选择。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