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猪价格处于盈亏平衡点以下,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而猪肉又事关人们的“菜篮子”,事关大局,事关民生,为此保持养猪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迫在眉睫。
“春节前应该是销售旺季,去年同期的生猪价格是9.3元/斤左右”,刘其超说,“但目前的价格是6.8元/斤,已经跌破了成本价”。
刘其超今年42岁,他的猪场距离汉阴县城17公里,占地58亩,这也是汉阴县规模最大的养猪场,每年出栏量约为1.4万头。
1月13日,刘其超告诉记者,一头猪的伙食标准是10元/天,猪场每天的运营成本是3万元左右,折算下来,每斤生猪的成本价约为7.5元。“上个月的收购价是8.7元/斤,我当时没卖,想再等等,没想到一下子就跌到了6.8元/斤”。
刘其超说这就是“猪周期”,养殖户无人能躲开。
市场魔咒“猪周期”
一般三年一个周期,赚一年,平一年,亏一年,这种现象仿佛市场魔咒,虽然各级政府、各方专家开出了各种药方,但养殖户仍然无法跳出这个魔咒。有养殖户告诉记者,“大家都想‘逆周期’搞养殖,但多数人踩不到步子上,踩到步子上就多赚,踩不到了就狠亏”。
猪肉价格往往陷入“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经济怪圈,其循环轨迹是: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周而复始,形成“猪周期”。
2008年,刘其超开始兴建自己的养猪场,当时汉阴的生猪价格是8元/斤,当他的猪场建好并出栏第一批猪时,价格一路掉到了5元/斤。“后来价格慢慢开始上涨了,才松了口气”。刘其超说,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猪肉供给增加,进而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以前是5年一个周期,现在周期变短,一般3年一个周期,而且价格波动更剧烈了”。
2012年开始,“猪周期”魔咒再次灵验,刘其超说,生猪价格从当年1月的每斤8.5元开始跌,期间小反弹到8.7元,随即一路下跌到今天的6.8元。他近期有200头猪出栏,想着市场行情不好,估计要少赚一些。但“如果按照现在这个价卖,别说赚了,连本都保不住”。
如果不卖,继续养着等到价格回升会怎么样?“猪贩子能等,我们等不起啊:猪到了出栏期,光吃饲料不长肉了,不卖掉的话,饲料成本就白白增加了”。
专家表示,目前生猪价格处于盈亏平衡点以下,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而猪肉又事关人们的“菜篮子”,是人们副食品中主要的肉食来源,事关大局,事关民生,为此保持养猪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迫在眉睫。
抱团取暖做联盟
安康阳晨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晨公司)产业联盟开发中心经理赵力说,“为什么要做产业联盟?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抱团取暖的规模化养殖,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缓解‘猪周期’的影响”。他认为,目前产业联盟还在初级阶段,谈“打破猪周期”还为时尚早。
据介绍,阳晨公司的生猪养殖是从庭院式小规模开始的,2005年,安康市政府将生猪养殖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以后,生猪养殖迅猛发展,而阳晨公司也成为全市名副其实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
然而,由于生猪养殖组织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化链条,单一的组织形式、个体的利益驱使、粗放养殖、无序竞争导致了整个产业的效益下滑,加之生猪市场频繁波动,大量的猪舍闲置,日渐增加的养殖场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关门。这种过山车式的坎坷之路,已经严重威胁到包括阳晨公司在内的生猪养殖企业的生存和养殖事业的发展。刘其超说,每当“猪周期”来袭,散养户亏的最狠,血本无归也时常出现,而规模养殖户因为有了前期投入,“想转行也没那么容易,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赵力认为,在完整的生猪产业链上,养殖户的话语权是最小的。“上游的饲料、兽药供应,养殖户没有定价权,下游的生猪收购、屠宰,养殖户也说了不算”,而原因之一就在于养殖户“等不起”。
刘其超今年42岁,他的猪场距离汉阴县城17公里,占地58亩,这也是汉阴县规模最大的养猪场,每年出栏量约为1.4万头。
1月13日,刘其超告诉记者,一头猪的伙食标准是10元/天,猪场每天的运营成本是3万元左右,折算下来,每斤生猪的成本价约为7.5元。“上个月的收购价是8.7元/斤,我当时没卖,想再等等,没想到一下子就跌到了6.8元/斤”。
刘其超说这就是“猪周期”,养殖户无人能躲开。
市场魔咒“猪周期”
一般三年一个周期,赚一年,平一年,亏一年,这种现象仿佛市场魔咒,虽然各级政府、各方专家开出了各种药方,但养殖户仍然无法跳出这个魔咒。有养殖户告诉记者,“大家都想‘逆周期’搞养殖,但多数人踩不到步子上,踩到步子上就多赚,踩不到了就狠亏”。
猪肉价格往往陷入“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经济怪圈,其循环轨迹是: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周而复始,形成“猪周期”。
2008年,刘其超开始兴建自己的养猪场,当时汉阴的生猪价格是8元/斤,当他的猪场建好并出栏第一批猪时,价格一路掉到了5元/斤。“后来价格慢慢开始上涨了,才松了口气”。刘其超说,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猪肉供给增加,进而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以前是5年一个周期,现在周期变短,一般3年一个周期,而且价格波动更剧烈了”。
2012年开始,“猪周期”魔咒再次灵验,刘其超说,生猪价格从当年1月的每斤8.5元开始跌,期间小反弹到8.7元,随即一路下跌到今天的6.8元。他近期有200头猪出栏,想着市场行情不好,估计要少赚一些。但“如果按照现在这个价卖,别说赚了,连本都保不住”。
如果不卖,继续养着等到价格回升会怎么样?“猪贩子能等,我们等不起啊:猪到了出栏期,光吃饲料不长肉了,不卖掉的话,饲料成本就白白增加了”。
专家表示,目前生猪价格处于盈亏平衡点以下,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而猪肉又事关人们的“菜篮子”,是人们副食品中主要的肉食来源,事关大局,事关民生,为此保持养猪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迫在眉睫。
抱团取暖做联盟
安康阳晨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晨公司)产业联盟开发中心经理赵力说,“为什么要做产业联盟?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抱团取暖的规模化养殖,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缓解‘猪周期’的影响”。他认为,目前产业联盟还在初级阶段,谈“打破猪周期”还为时尚早。
据介绍,阳晨公司的生猪养殖是从庭院式小规模开始的,2005年,安康市政府将生猪养殖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以后,生猪养殖迅猛发展,而阳晨公司也成为全市名副其实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
然而,由于生猪养殖组织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化链条,单一的组织形式、个体的利益驱使、粗放养殖、无序竞争导致了整个产业的效益下滑,加之生猪市场频繁波动,大量的猪舍闲置,日渐增加的养殖场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关门。这种过山车式的坎坷之路,已经严重威胁到包括阳晨公司在内的生猪养殖企业的生存和养殖事业的发展。刘其超说,每当“猪周期”来袭,散养户亏的最狠,血本无归也时常出现,而规模养殖户因为有了前期投入,“想转行也没那么容易,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赵力认为,在完整的生猪产业链上,养殖户的话语权是最小的。“上游的饲料、兽药供应,养殖户没有定价权,下游的生猪收购、屠宰,养殖户也说了不算”,而原因之一就在于养殖户“等不起”。
2011年,阳晨公司提出了阳晨生猪产业联盟模式,与安康几十家规模化养殖企业联手组建了阳晨生猪产业联盟,用五年时间建成200万头生猪产业体系,2011年,刘其超加入了产业联盟,目前联盟户发展到82家,它也是陕西省第一家农业产业联盟。
“大龙头”强势带动
据阳晨公司总经理陈海渔介绍,阳晨产业联盟将传统的“公司+农户”组织模式演化提升为“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模式,以安康市阳晨牧业为核心,吸引带动周边规模养猪场,为入盟场户统一提供资金统筹、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物资供应等服务,使各联盟企业和场户成为联结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提高产业经济规模和核心竞争力。
陈海渔说,“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产品质量的全程可控,在食品安全堪忧的背景下,这一点尤其重要。
2012年底,省农业厅对安康阳晨产业联盟进行调研,调研报告认为,“大龙头”的强势带动,是产业联盟在形成及运行中的突出特点。报告指出,阳晨产业联盟是以畜牧养殖骨干企业阳晨牧业为龙头,在共同制定的行业发展规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其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为联盟企业(场)担保解决发展资金,并及时提供种猪、技术、人才、信息、饲料、物流等服务,有效降低了联盟成员的生产成本,稳步提升了养猪效益,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好地发挥了龙头示范带动作用。
同时,在推进产业联盟过程中,企业也进一步拓展了自身种猪、饲料等市场份额,做强了企业品牌,扩张了企业规模,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
“养猪的人少了,但猪多了”
作为首批联盟户之一,刘其超认为,他之所以加入产业联盟,除了抵抗“猪周期”风险,还看中了产业联盟的融资反担保。“养猪行业贷款很不容易,2009年在其他银行贷款100万,县委书记在养猪场召开办公会,3个多月才办到贷款。2011年9月,我通过阳晨产业联盟申请200万元贷款,只拿贷款资金明细表,当天贷款就批下来了”。
据介绍,阳晨产业联盟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下设运营中心、生产技术中心、财务管理中心、营销中心四个职能部门,对加盟场户生猪产销经营全过程实行统一的科学管理。陈海渔说,针对联盟企业发展资金普遍不足的问题,阳晨产业联盟实行资金统筹,即由阳晨牧业以反担保形式,为有资金需求的成员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难题。
鉴于阳晨牧业与其他联盟成员普遍存在反担保关系,通过协商,阳晨产业联盟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办法、资金支付流程,为各联盟成员提供各种会计服务,规范了财务管理,降低了单个成员的成本,也监管了各联盟成员的资金收支,对贷款资金进行了有效的风险控制。
赵力介绍,产业联盟对加盟企业逐户统一编制生产计划,制定饲养管理程序、操作规程,拟定猪场管理制度、物资采购使用制度,同时制定统一的生产报表。为更好地实现科学管理,向联盟场户选派一名技术场长,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产业联盟还依据市场行情制定统一的产品销售价格和质量标准,尤其在市场行情低迷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并出售。同时,产业联盟与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广开销售渠道,最大限度解决销售难题。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养猪的人少了,但猪多了,规模化养殖是大势所趋,因为规模养殖场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对于周边的养殖户来说,有了资源,更有了保障”。陈海渔说,“此外,联盟的成立省略了养殖户与市场联系的许多中间环节,对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有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