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死猪倒逼嘉兴改革 拆猪棚拆出好环境
来源:中新网 2013-12-28 09:22:42| 查看:次
在水乡浙江省嘉兴市,3月初的“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沉重地叩问了当地“侍桑养猪过光景”的传统劳作方式。花费30年时间才站上行业最顶峰的嘉兴养猪产业不得不直视:粗放型增长带来的环境之劫。生态与致富,如何取舍?
如何重回“梦里水乡”,成为了当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今年年初开始,嘉兴市委、市政府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结合“三改一拆”行动,倒逼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逐步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型、标准化生态化健康养殖转型。
嘉兴供猪港之殇 承载农户的光荣与惆怅
嘉兴市的生猪养殖量数量庞大。
生猪大规模养殖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该市南湖区新丰镇被外界称为“供猪港”,现如今,嘉兴已是长三角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搭建在农田的上的一个个猪棚犹如“金山银山”,让农民实现致富。
以生猪养殖业最为密集的南湖区为例,2012年,该区的生猪饲养量182.97万头,其中生猪存栏59.97万头,存栏能繁母猪6.99万头,年出栏生猪123万头,生猪产值达19.5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66%。
182.97万头生猪饲养量,这个数字如何具化?
南湖区农经办工作人员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2012年南湖区猪的饲养量,按每头猪体长1.7米来计算,180万头猪首尾相接的话,能排3000公里长,能够嘉兴到北京一个来回了。
可以说,养猪曾是很多农户的光荣,同时,却又承载了太多的惆怅。
据悉,一头猪的粪便排泄量相当于7个人的粪便排泄量,这意味着,南湖区同时生活着1260多万人口。长久以来,众多农户将畜禽排泄物直接外排,甚至乱弃死猪,嘉兴的农村臭气熏天。
今年3月,数量难以统计的死猪从嘉兴漂流至黄浦江,“死猪事件”引发社会哗然。舆论倒逼之下,优化生猪养殖产业,成为嘉兴市的紧急功课。
在嘉兴市召开的全市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动员大会上,该市委书记鲁俊就掷地有声地说:“全力推动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转型升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的、紧迫的任务,可以说,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只能前进不能退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农户阵痛中惊醒 政府扶持下谋出路
早在“死猪事件”尚未平息之际,嘉兴各地市大拆猪棚,一场生态和环保意识的觉醒,很快蔓延至嘉兴各个角落。
今年年初,南湖区开展“以减量促转型”的违章猪舍拆除专项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将2012年底的273.1万头缩减至150万头。划定生猪养殖的“禁养区”和“限养区”,实现“禁养区禁养,限养区限养”建少环境压力。
不到一年时间,嘉兴拆除违章猪棚收效显著。
据悉,截至11月7日,南湖全区已拆除违章猪舍7855户198.79万平方米,禁养区违章猪舍拆除率99.48%。
可现实的问题是:猪棚逐渐被拆除了,依靠养猪为生的农民怎么办?如何让农民退养转产增收?
农户们的切身利益牵动着政府的心。
嘉兴市南湖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办公室主任杨明忠表示,政府给予农户帮助,是给农户们吃的一颗定心丸。“对退养转产的农民,政府给与相应的转产转业补助,同时,各个部门还对转业从事二产、三产的退养户免费开展就业培训,确保农民退养转产之后有路可走。”
如何让嘉兴生猪养殖之路更长,生态效益更优,有着多年生猪养殖治理经验的杨明忠认为:“生猪养殖必须规模化。”
据杨明忠介绍,目前南湖区限养区内的共有17个养猪牧业园区,未来,设想新建10个大型的园区。“把限养区内80%的出栏猪舍放进来,创建品牌,统一管理。如此一来,饲料、防病都可以统一。自产自销,还能形成统一的产业链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政府扶持外,精明的农户们想方设法寻找自我转型之路,实现“两条腿”走路。
看到各地大拆猪棚,南湖区新丰镇民丰村农户伍雪根意识到,养猪已经不是致富的长久之计,决定探索新路子。
于是,伍雪根拆掉了自家700多平方米的猪舍后,又承包了58.5亩的土地,搭建起了25个温室大棚,建立起了家庭农场项目。
伍雪根在温室大棚里种起了藏红花,还种植有生姜、甜瓜、蔬菜等经济作物。这一灵活转型让伍雪根尝到了甜头,他向记者坦言:“藏红花的种植前景就很好,1公斤藏红花收购价达到3万元以上,和原来养猪相比,效益并不差。”
在离南湖区不远的嘉兴平湖市,当地湖街道黄家浜的杨长根最近在政府的引导下,拆除了家中近200平方米的猪棚,租了5亩地,贷款筹了30万元,搭建了4个蘑菇棚,发展规模种植。
目前,4个菇棚已经投入使用。杨长根的妹妹本来一直跟着他养猪,看着哥哥改种蘑菇了,她也跟着搭起了3个菇棚,而她家面积100多平方米的违章猪棚也已拆除。
寻找自我转型之路,像伍雪根、杨长根这样事业转折是今年嘉兴养殖大户们最普遍的经历。
据统计,截至11月30日,嘉兴市涉及退养转产转业农户总数29685户,其中24417户猪舍已拆除;涉及转产转业农户20109人,其中95%以上已实现再就业。
拆除猪棚换回好环境 撬动经济转型升级
各个地市大拆猪棚,农户转产转业,在生猪改革的路上,记者惊喜地看到,嘉兴拆出来的不只是空间,还有环境。
有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份,嘉兴市收集畜粪55.2万吨;生产初级有机肥15.8万吨,直接供应基地或农户使用7.7万吨。据有关监测显示,1至11月份市区及各县(市、区)水质中COD等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氨氮水平同比下降了20%。
不仅仅如此,嘉兴也借此为突破口撬动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这正如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所说,做好治水文章,可以牵一“水”而动全局,打开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转型必先汰劣,治污必先治水。”
据悉,嘉兴市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海盐、南湖等地已通过一事一议、制定政策等方式明确了排污费的收取。该市正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母猪每头每年50元、“过路猪”每头30元、其他出栏肉猪每头10元的标准收取生猪养殖污染处置费。
各地也是根据地方特点致力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
南湖区余新镇和新丰镇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已投入试运行;海盐县采用高温化制工艺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厂已经开工建设;桐乡市创新采用蝇蛆分解病死猪工艺的处理工厂也已投入试运行;平湖市确定了高温炭化的处理工艺,其余各地也在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
截至目前,该市共完成3.6万多家生猪养殖场(户)的治理设施改造,建设沼气池40.2万立方米、沼液池61万立方米、雨污分离设施77.4万米,建成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65个,其中南湖、海盐、海宁和桐乡四个县(市、区)有近100家养殖场完成了纳污进管工程,污水月入管网6.22万吨。
可以说,嘉兴市的生猪养殖改革之路虽已初见成效,但未来的改革之路却仍漫长。
接下来,嘉兴市农经部门将采取信息化管理,对养猪户进行建档,严控存栏、出栏数。核定环境承载能力后,无序养殖将得到彻底整治。未来,嘉兴准备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力促规模养殖,带动养猪户减量、提质、增收。
如何更好实现生猪改革,嘉兴市委书记鲁俊强调,要以建设美丽嘉兴为目标,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突出打好水环境综合治理、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两大攻坚战,突出抓好清洁空气、清洁家园,努力使嘉兴的水质更好、空气更清新、家园更美丽。
猪棚拆除了好水、好空气、好环境。
嘉兴市南湖区的农户张春永感叹:“原来农村里,老远就能闻到一股猪粪味,可现在,空气变好了,连着水质也清澈了,这是几十年都没有的变化。”
百姓憧憬着:嘉兴重回梦里水乡触手可及。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