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批量生产的人工生物角膜完成临床试验,总有效率达94.5%,投入临床应用为时不远。昨日,参与此项试验的武汉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张明昌教授称,这种人工生物材料最大的优点是可与人体组织自然融合,角膜患者可终生受用。
据悉,人角膜仅厚0.5毫米,由无数排列紧密、纵横交错的胶原纤维构成,一旦发生病变,我国角膜患者目前重见光明的唯一办法是等待捐献移植。国外研究人造角膜均为高分子化学材料,相容性不佳,容易发生排斥。
张明昌教授介绍,由中国生物医学再生科技有限公司、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研发中心联合开展的“人工生物角膜”试验,则选猪角膜为原料,进行去细胞去抗原处理,保留天然角膜的三维结构,降低免疫和排斥反应。武汉协和医院参与该项研究的临床试验,3年进行了47例临床试验,角膜患者全部视力恢复良好。北京同仁医院等全国5家医院共试验115例,追踪证实109例有效。
试验表明,我国科学家研制的人工生物角膜与人体角膜组织溶合度很好,排异反应不大,可以很好的替代人体捐献。
人工生物角膜1号试验者来自武汉协和医院。这名试验者姓周,患有真菌性角膜炎,右眼球角膜三分之二溃疡,近乎失明,再不进行角膜移植就得摘除眼球。因难以等到角膜捐献者,周女士尝试移植人工角膜。不久前,周女士回院复查,移植了人工角膜的右眼视力恢复到0.4,双眼外观没有差异。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共有角膜盲患者超过千万,中国也有数百万患者,全国捐献角膜每年仅3000例,远远无法满足需要。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生物角膜将极大解决角膜供体不足的问题,有望成为一个造福人类的革命性眼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