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持续上涨,让有关部门忧心忡忡。
从历史数据来看,现在是猪肉最不该涨价的时候。猪肉在我国的周期性特征非常明显:每年的一、二月份猪肉需求旺盛,价格处于高位,从三月开始消费减少,肉价下跌,到每年的七月到九月,形成一个消费低谷,价位处于低位。因此,当猪肉价格在淡季突然暴涨,有关部门猝不及防。
猪肉为何在淡季暴涨?
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很多人又开始依照传统经验,顺藤摸瓜,寻找根源,但这次却显得非常困惑。根据蛛网理论,价格由供给量决定,而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假如第一年猪肉价格上涨厉害,第二年供应量就会增加,接下来的猪肉价格就会下跌。反之亦然。
依据该理论:2006年,由于猪肉价格暴跌,养殖户大规模宰杀母猪,最终引起2007年的猪肉价格普遍暴涨。问题是,2010年并未出现类似状况。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国家出台了对养猪户的财政补贴政策,尽管由此为一些人虚假骗取补贴提供了机会,但整体而言,猪肉市场的供应还是比较稳定的。
根据传统的思路,再去分析诸如饲料涨价、猪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发现,尽管它们是推动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却不足以导致猪肉价格如此剧烈地上涨。
因此,这轮猪肉价格上涨,绝不能只盯着猪去找原因。这容易犯下一叶障目的错误。
事实上,此轮猪肉持续上涨的根源,在于货币的超发,或者说,猪肉价格上涨乃是其实现价值回归的必然结果。我们不妨看一组数据:1990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53万亿元,2010年年末已经达到72.58万亿元,20年间,M2增长了46.44倍。美国1990年的M2为 3.28万亿美元,2010年年末为8.848万亿美元,20年间,M2增长了1.69倍。
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速远远快于美国,即使考虑到中国货币化程度基数较低的缘故,就两国经济体的规模而言,中国的货币供应增速也显得太快了。而到了今年6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已经高达78.08万亿元。
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当货币超发,绝大部分物价都会上涨。事实也是如此。人们之所以更关心猪肉价格上涨,只是因为它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大,公众对猪肉价格的变动更敏感而已。
因此,靠行政手段打压价格是不够的,要想抑制通货膨胀,必须控制货币的发行,减小政府投资比重,藏富于民。唯有此,猪肉价格才能真正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