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主山大塘头松毛岭南区四巷有家生产豆芽的作坊,日前,记者暗访时发现,该作坊使用大量增白剂、无根素、增长素等多种化学药物催熟豆芽,送往东莞城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细村以及某大型超市的配送中心。
这个消息真可怕,国人一向有“民以食为天”的古训,按照眼下的食品安全状况来说,“天”岂不是早塌了?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市民买食品时担心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对于目前市面上的食品卫生安全状况,市民的满意度仅为二成五。继瘦肉精、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之后,再添一个化学豆芽,东莞人的头可能又要大了。
为什么端到餐桌送入口中的食品,居然伤人夺命?为什么食品安全危机屡屡发生,屡禁不止?企业的道德觉醒,行业的自律当然非常重要,行政职能部门依法办事,司法系统履行自己的职责,更是禁绝“毒食”的制度保障,可是,现实中,这两样似乎都处于失守状态,这才有了当前的食品乱象。
其实,除此以外,公众对于食品安全方面也是有相当大的运作空间的,参看全世界食品卫生安全最好一些国家,不难看出,发达的经济国家为什么很少有大的食品安全丑闻,并非是因为他们的政府特别能干和廉洁。更大的原因在于,在他们那里,公众拥有非常大的话语权,以至于食品企业根本不敢冒险,因为冒险的成本,完全不是企业能够承受的。一般来说,在那些国家,企业,尤其是像食品生产这种事关国民身体健康的企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它基本上不会有为自己辩解或改错的机会。在这背后,除了政府和司法系统的重刑之外,更重要的是,各种消费者保护组织无穷无尽的索赔官司,以及媒体持续而深度的曝光,将使得企业不可能再有任何的生存空间。因此,企业也就根本犯不起错误。这种状况导致企业非但不敢主动坑蒙拐骗,还必须克勤克俭地时刻进行自我检查,以防可能出现的疏漏。
这是一种更有效的制度机制。我认为,只要把监督权真正交给消费者,只要鼓励媒体和各类社会组织不遗余力地“扒粪”,并对暴露出的问题逐一进行彻底的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顽症何愁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