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生猪价格每斤7.5元,早上拉到城里去的35头猪卖了近7万元,纯赚了2万多元。”5月20日,刚刚和丈夫通完电话的恩施市白杨坪乡董家店村村民陈正惠,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前来采访的记者。
5年前,没有稳定工作的陈正惠夫妇靠打工养家糊口。2007年,陈正惠夫妇回到家乡,在政府的帮扶下建起了“150”模式养猪场,日子越过越有奔头。2010年,卖出生猪300余头,盈利8万多元。
村主任陈载煌介绍,生猪产业一直是董家店村的主导产业,全村三分之二的农户都在养猪,养殖规模上百头的大户不在少数,“百万猪倌”王洪权是全村生猪产业的带头人。
今年44岁的王洪权已做了26年的生猪生意,他深知做生猪生意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还要靠品种赚钱。而被称为“鬼猪”的本地猪,外销越来越难。为改变这种状况,王洪权在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帮扶下,投资3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了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引进良品猪开始着手改良生猪品种,并在全村、全乡推进生猪品改。
“目前,经过‘内三元’、‘外三元’等生产技术繁育出来的良品猪,生长周期短,肉质鲜美,抗病能力强,在市场上十分畅销。”王洪权说。
2008年,王洪权在董家店村成立了宏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社员达150多户。合作社通过统一品改供应母猪,引进仔猪,统一回收商品猪和仔猪,销往宜昌、湖南、重庆等地。
在大户的带动下,全村发展生猪养殖的热情高涨。截至2010年底,全村1000头规模以上的养殖户达2家,“150”模式和“155”模式养殖户达60余户,陈家湾组还建成了优质生猪养殖小区。
针对这些养殖大户及养殖小区,该村按照“四化一型”(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和生态型)的建设要求,从小区地址选择、区内布局设计、生产规模设计、生产设施和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全面、严格地控制,并投入资金对养殖小区的道路、户间路进行硬化。
同时,该村还适时开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对农户进行生猪养殖、防疫等技术指导。如今,乡、村、组三级动物防疫体系逐步建设完善,全村加强动物防疫监督,实施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有效监控,全村生猪免疫标志加戴率、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率、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健康认证率、防疫密度及防疫质量均达到100%。
据了解,今年初,恩施思乐集团及市畜牧局与该村50户养殖户签订协议,将按照比市场价每公斤高0.6元的价格进行收购;若市场价较低时,将按保底价每公斤13元收购。
“有好的政策,又有好的技术保证,我们养殖户心里踏实得很,今年好好干,挣钱了修新房。”养殖户李兴元乐呵呵地说道。采访手记
白杨坪乡被誉为“全州生猪第一乡”,而董家店村是这个“第一乡”的龙头老大。曾经,品种不优、养殖方式落后成为制约生猪外销及生猪产业发展的瓶颈,但村委会正视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之路,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