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双汇万人职工大会会场,悬挂着“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条幅。
“我就是个杀猪的。”这是万隆的口头禅。
能把杀猪做成一个500亿元的产业,这是万隆的骄傲,此前,万隆很喜欢自己“中国第一屠夫长”的称号,他说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杀猪,把猪杀好。
如今,似乎也得养猪了。
“瘦肉精”已如一记重拳击中双汇,这家全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如何进行战略调整,原有投资计划是否会改变?
销售市场
双汇正在恢复生产经营
昨天上午的双汇万人职工大会上,双汇集团总经理游牧表示,目前双汇已经恢复启动生产经营。
“我们在确保百分之百安全的前提下,已经制定了一个阶段性的经营计划。”游牧说,在屠宰业上,4月15日以前,市场销量每天要恢复到1400吨以上,4月底每天要达到1500吨以上。
肉制品业的市场销量方面,双汇集团定下的目标是:4月15日之前市场销量每天要达到3500吨,4月底要达到每天5000吨。
以上这些目标如果顺利实现,便意味着双汇走出了“瘦肉精”事件的阴影。
“前几天会议上,我说3月底肉制品销售要恢复到每天2000吨,现在很欣慰地告诉大家,3月30日全国肉制品日销量已经恢复到2500吨。”游牧说,按照目前的恢复水平,4月中旬日销量回到3500吨,4月底回到5000吨,不成问题。
在游牧看来,如果4月底顺利实现既定目标,今年双汇集团的200万吨猪肉销售目标不会受到影响。
整改目标
坚决不让一头“问题猪”流入工厂
昨天,万隆在万人职工大会上宣读了双汇集团的6项整改决定,即强化源头控制;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建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奖励基金”;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制度;集团下属各个工厂要按照集团品管部门要求,做好汇报;引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作为独立的监督机构。
“瘦肉精”事件把双汇集团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为了亡“猪”补牢,更是为了绝处逢生,近期,双汇集团连续召开的三次公开会议都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双汇今后要“亲自”养猪,增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
今后执行生猪头头检验,原辅料强化批批检查,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不采购有“瘦肉精”的猪,不交售有“瘦肉精”的猪,凡提供有毒有害等非食品原料的供应商,除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外,还要按生猪或商品价值的两倍进行索赔。
“宁可停产、不生产,也要确保一头不漏检,坚决不让一头"问题猪"流入工厂。”游牧说,双汇集团此次在国内率先提出屠宰环节生猪头头检验,这是企业当前最重要的安全内控制度,以后也会长久保留。
战略调整
从“杀猪”到“养猪”
能把杀猪做成一个500亿元的产业,这是万隆的骄傲,此前,当外界各方对万隆经营的数百亿产业表示赞扬时,万隆的回答一贯是:我就是个杀猪的。万隆很喜欢自己“中国第一屠夫长”的称号,他说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杀猪,把猪杀好。
有分析认为,双汇遭遇的“地震”发端于养殖与加工的衔接环节。
如今,似乎杀猪的也不得不养猪了,而且是工业化养猪。
据万隆描述,在未来双汇自建的养殖场里,全部实现自动化操作,即自动供食、自动饮水、自动排污,连饲料都是自己直供的。
游牧说,下一步,双汇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屠宰加工厂建到哪里,养殖场就跟到哪里,围绕工厂配套建设年出栏50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并配套建设年产20万吨饲料加工厂,实现对上游生猪资源的安全控制。
此外,万隆表示,双汇既定的“"十二五"实现1000亿元”的销售目标不会改变,这次事件之后会作一些微调,但幅度不会太大,在安徽等国内多处规划的厂址项目,也不会有大的调整。
两个问题
检测费会不会转嫁给消费者?
万隆说,从3月15日起到31日影响销售15多亿元。特别是由于“瘦肉精”改头头检验,全年预计增加“瘦肉精”检测费用3个多亿。
“这些检测成本的费用增加,会不会转嫁到下游消费者身上?”昨天双汇集团万人职工大会上,对于记者的疑问,万隆说,此后每年的“瘦肉精”头头检验费3亿元,尽量自己消化,不给消费者增加负担,随着规模扩大、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信检测成本会逐步降低。
“双汇每年的税前利润50亿~60亿元,我想消化这3亿元不是多大问题。”万隆说。
猪肉会不会涨价?
此后,双汇的肉价是上涨还是下降?
据了解,受“瘦肉精”事件重创,河南生猪价格已经从7.6元/斤降到6.8元/斤,“瘦肉精”事件使得消费者短期内对相关行业失去了信心。不仅河南,“养猪巴巴网”最新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受“瘦肉精”事件影响,江苏、湖南、江西等省份的生猪价格下降也较为明显。
万隆说,虽然企业检测费用大幅增加,但目前肉价没有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