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来源:未知 2011-06-14 15:42:23| 查看:次伴随一波又一波的食品安全事件曝光,人们惊恐地发现一些非食用物质被习以为常地使用于食品工业,常规的食品添加剂也因超量超范围使用变得危险。
4月23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物名单,其中包括47种可能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和82种“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使人们得以享受色香味俱全的食品;同时它也因为“成分复杂、标准缺失、容易滥用”等特点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也许这是当前食品状况的最好诠释。
易滥用:丑闻绯闻缠身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世界的魔术师,用惊人的手法,把大众需要的色、香、味变出来,吃时赏心悦目,却常常因为滥用给人体健康安下一枚定时炸弹。
在国家标准中,有152种属于严格限量的范围,其中主要包括抗氧化剂(BHA、BHT、TBHQ等)、漂白剂(SO2系列)、着色剂(合成品: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面粉漂白剂(过氧化苯甲酰)、防腐剂(苯甲酸钠)、甜味剂(甜蜜素、糖精钠、阿斯巴甜)、发色剂(硝酸盐、亚硝酸盐)等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中最易违规的品种类别是着色剂,在我国2007年出口欧、美、日的违规食品中着色剂占37.43%。其他依次为:漂白剂(SO2类)、甜味剂(甜蜜素)、防腐剂。
专家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要性。食品加工如果可以不用食品添加剂就不能加。例如,卫生部于今年3月1日正式发布公告,撤销面粉增白剂。第二,安全性。除了科学实验之外,至少有两个发达国家使用后证明安全可靠的食品添加剂,我国才会给予批准(少数例外,如桂皮等)。第三,合法性。食品企业只有使用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才是合法的行为。
按理说,依照这些原则,在标准范围内使用有质量保证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无害的。可是在现实中,市面上充斥没有生产批号、没有QS标志的调料和食品添加剂,使用者也有意无意地乱用,不顾及剂量和对人体的影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非食用物质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比如臭豆腐里面的硫酸亚铁、小麦粉里面的滑石粉、火腿里面的敌敌畏、玉米粉大米里面的工业染料……却被昧心谋利的商家小贩使用,甚至堂而皇之尊为独门秘方,更使食品添加剂背上臭名。
归纳起来,目前非法添加物中常见的有两类:一是将严禁在食品中使用的化工原料当成食品添加剂来使用。如三聚氰胺;二是食品级的添加剂用工业级的添加剂来代替,如面制品中使用的碳酸氢钠,此举往往是为了降低成本。
还原本色:食品工业的必须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食品产品中添加和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生产的需要,对于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证食品供应,繁荣食品市场,满足人们对食品营养、质量以及色、香、味的追求,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现代食品工业不能没有食品添加剂。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其中香料、香精类的最多,达到1800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增味剂、防腐剂、香料等。
据行业协会统计,2010年全国食品添加剂产量在71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约11%,产品销售额约720亿元,同比增长12.5%,出口创汇约32亿美元。
据统计,发达国家的食品添加剂消费比例更大,仅美国的消费量就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这一点并非偶然,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工业有很强的拉动作用,食品添加剂成为食品行业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负面案例把它全盘否定,视为过街老鼠并不是理性态度。
寻因:何以成为堕落天使?
食品添加剂滥用,首先是利益使然,消费者不是食品专家,做选择多数从外观、味道上着手,于是颜色艳丽、香味浓郁、口感宜人便成了上佳之选,而这些效果在市场竞争之下,慢慢走上了极端,很多食品只有通过添加剂的“浓妆艳抹”才上得了“台面”,如果原色登场反而让消费者不适应。
出于吸引消费者和降低成本的考虑,超量和超范围使用就成了行业的常规,甚至挖空心思使用工业原料、化工原料给食品“整容”。最近曝光的上海“染色馒头”就是一例,生产者知其所以然,都说不会吃自己生产的产品,令人啼笑皆非。
除了商家利益熏心和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欠缺以外,监管的难题和漏洞也是添加剂走向堕落的阶梯。“我国在食品安全上的法律法规是非常多的,甚至是超乎国际水准的严厉。”卫生部的一位专家说,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共有20多部,近40部行政法规,150多部部门规章。据其介绍,2001年和2008年,我国两次重申禁止使用“瘦肉精”,但至今,美国都是允许使用指定成分的“瘦肉精”的。此外,2007年,我国就率先建立了食品召回制度,2011年1月,美国才确立该制度。我们更大的问题在于——“执行环节。”
据媒体报道,一位开饭馆的闫先生介绍他开的饭店去年全年只有卫生监督站来查过一次,主要查米、面、油等,没有查添加剂。“他们可能没有技术手段,带来的仪器只能查一些主要的原材料,也可能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大饭店。”他说,即使是对米、面、油的检查也很随意,“来了以后就让我们把原材料拿出来,饭店完全可以检测时拿出来好的,平时用差的。”
而且目前对于纳入食药监督管理范围内的餐饮业,管理部门有比较严格的管理办法。更让人头疼的是小作坊、小摊贩,由于缺乏统一专门性的监督管理办法,导致目前对小作坊和小食摊的管理归口多元,标准不一,存在诸多漏洞,这块的食品安全监管还是盲点。
中国90%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都是作坊式的中小企业。食品企业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方法的指导缺失,也加剧了滥用。按国外通行惯例,生产企业会经常指导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企业。但在中国,出于利润考虑,几乎很少有厂家愿意履行这一义务。
结语: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是人类饮食文明中一颗亮丽的明珠,它存在的意义在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等性质,使之更适合加工和食用。然而时至今日,在不少隐藏的角落,它被迫成了掩饰原料败坏、“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帮凶。
在这样的背景里,人们难以断言它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本身就没有善恶的性质,是人的使用方式决定了最终后果。
所幸在密集的闪光灯中,食品添加剂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各级政府纷纷完善机制、出台措施,企业和专家亦在问题面前反思、提出建议,希望这一场食品行业的地震可以给行业带来新气象。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