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猪肉产量最大的国家,生猪存栏数、出栏数和猪肉产量接近世界的一半。养猪看起来是传统行业,实际是全球化的产业。因为不管企业和养殖户愿不愿意,这个行业都已经“被国际化”。因为养猪成本最大两项都已经国际化:一是饲料;二是猪种。
我国养猪成本已经超过美国,以至于有时进口美国冻猪肉也是平抑国内猪价的路径之一。就此,曹治年说,养猪最重要的成本是饲料,即玉米、豆粕等,而国内玉米价格明显高于美国。
在发达国家,生猪行业也进入产业深度融合的阶段。以美国为例,曹治年说,美国养猪行业已经发展到猪肉不赚钱、猪粪赚钱的程度。美国养猪企业一般在猪舍下建有2.4米深的储存池,储存排泄物,待玉米、小麦等作物收割后,用大型机械设备将猪粪作为农肥全部施入农地,不进行其他处理。该模式将养猪粪尿作为肥料资源,不但能节省了农肥的投入,还能发展有机农业,增加农场主收益。”
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生猪养殖和消费国,种猪和饲料市场均缺乏话语权。我国绝大部分商品猪种源依赖进口,本土生猪市场份额极小。美国、加拿大等几乎归集了优秀种源,我国目前生猪育种体系主要靠大型企业自己运行。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上市公司都坦陈,商业化规模养殖的种猪品种主要来自国外,我国大部分中小型养殖场陷入“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循环,即使是大型龙头企业,也难以避免。目前,各龙头企业也都在育种环节发力,以期未来抢占市场先机。龙头企业并非仅在于规模大,掌握行业游戏规则更为重要。生猪养殖业上市公司均在种猪上花大本钱投入,牧原股份、雏鹰农牧、正邦科技等均是如此。
生猪饲料60%为玉米,20%为大豆。当前在生猪饲料供应和价格问题上,国际市场占主导,我国大豆80%靠进口,是全球大豆购买量最大的国家。此轮“猪周期”在深跌行情时,饲料价格并未下跌,反而受国际行情影响而上涨。同样的,龙头企业上半年虽然亏损,但相比一般企业还是好过。部分原因在于龙头企业自己掌控饲料环节,成本控制相对较好。一季度,有些省市的养殖户一头猪要亏损400元,上市公司的亏损程度相比要轻。这也是多家养猪业上市公司自信能够度过行业低谷并持续扩张的原因之一。而上市公司一般实行养殖基地建设产业标准化和溯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了从“田园”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产业链。
在吴易得这位身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常务理事的资深人士看来,新一轮社会资本进入养猪业给生产结构带来巨大变化,并将继续改造这个传统行业。以往养猪的主力是50后、60后,散户以养育肥商品猪为主,根据行情变化小进小出,快进快出,有赚钱效应就养,亏钱不养。现在,70后、80后成为了养猪的主力军,不但愿意花钱买行业研究报告,而且能融资,懂运作,以现代企业运作提升经营水平。他们能够负债经营,利用资本杠杠,资金效率提高。这些养殖户生产饲养阶段大多包含母猪、仔猪和育肥的自繁自养公司化模式,且普遍重视新技术和学习交流。近几年行业的种猪质量在提升,猪群大面积疾病在减少。“生猪疫情少了,主力生产阶段加长了,抗行业风险能力提升了,猪周期也难以避免地拉长了。但对行业来说是好事,新一代生猪企业主目前正引领行业向欧美的集约化养殖方向发展。”他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