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猪肉价格成为体现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猪肉价格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不断增大,不仅给生猪养殖产业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对民众日常生活及生产各个方面造成很多不稳定因素。分析我国猪价不稳定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稳定猪肉价格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需求的持续增加,猪肉产业在我国国计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猪肉价格剧烈频繁的波动对于猪肉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都带来不利影响分析猪肉价格波动的形成原因,探寻其波动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有效缓解波动的市场机制,对于稳定我国猪肉生产、增加畜牧业产值、促进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1 我国猪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分析
猪肉价格是由猪肉生产成本决定的,同时受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等外部因素影响,因此,在分析猪肉价格不稳定原因时要从 2 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生猪养殖和猪肉生产来看,由于我国目前生猪养殖主要以农村散养为主,占到了我国生猪养殖的 70% 左右,而农村散养面临着种猪品质低、流动渠道复杂、养殖专业水平低、检验与疫病控制能力弱等一系列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这种生产方式抵抗风险的能力很低,而且这种散养和小规模养殖的养殖户的养殖设备落后、环境差、基层疫病防控能力差,再加上近几年来经常出现猪病毒性疾病的流行,使部分养殖户损失惨重,猪肉供应难以稳定。另外,近几年粮食和饲料价格不断攀升,饲养成本不断提高,进一步挤压了生猪养殖的利润空间,打击了生猪养殖的积极性,又使部分小规模养殖户放弃生猪养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要求改进农村的村容村貌,散户养猪逐渐减少,且随着农民进城务工的增多,部分人群从生产者变成消费者,更加剧了对猪肉的需求力度,使其难以满足群众生活需要。
从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来说,由于农村信息渠道不够顺畅,使城乡信息不对称,养殖户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只能凭经验决定是否养殖和养殖规模,很容易造成“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波动。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和保障人民的消费需求,国家虽然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对猪肉价格进行干预,如加大对猪肉产业进行扶持补贴、调整信贷政策、税收政策、科研技术支持等,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大多比较被动和滞后,难以对市场的变化形成有效的引导和调整,甚至出现因不够恰当调控而进一步增加猪肉价格波动趋势的现象。另外,国际相关因素,如国际农产品价格和国际金融危机等,都会对生猪养殖成本和居民消费水平产生重要影响,使猪肉价格出现上下波动的状况。
2 促进猪价稳定的策略探讨
2.1 加强对能繁母猪数量变化的监测,保障能繁母猪的合理规模
能繁母猪是养猪业的基础,对生猪出栏以及猪肉供应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国家应从源头出发,对全国能繁母猪数量进行清查统计,保持能繁母猪的合理数量和规模,加强对能繁母猪数量变化的监测。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生猪生产和市场信息发布和预警体系,建立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采集系统,强化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定期对生猪生产和市场、成本和受益变动情况作出判断和分析,使城乡信息渠道更加畅通,使养殖户可以通过政府发布的市场需求信息和预测分析对养猪规模进行合理调整,尽可能使市场供求达到平衡,既能保障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又能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2.2 加强对生猪养殖的宏观调控,建立生猪储备基金和保护价制度
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对生猪养殖的宏观调控,鼓励规模养殖,对养殖户进行政策补贴和技术支持,提前预防各种疫病,保障生猪的品质和出栏率。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时,要对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进行准确分析和把握,适时出台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可以考虑借鉴粮食保护价政策,建立生猪储备基金制度和保护价制度,利用税收政策等对猪肉加工企业进行引导,保障猪肉价格稳定发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从生猪养殖到猪肉生产加工再到猪肉消费,猪肉价格关系着各行各业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稳定猪肉价格不仅有利于居民的消费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生猪养殖业和猪肉生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加。因此,国家应加强对生猪养殖和猪肉生产的宏观调控,从源头上保障猪肉供应,从而促进猪肉价格的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朝英 , 徐学荣 . 中国生猪生产支持政策对价格调控的有效性分析
[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05).
[2] 崔小年. 我国生猪生产政策效果分析[D]. 河南农业大学,2010.
[3] 赵静. 我国猪肉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 西南大学,2010.
[4] 李威夷. 生猪价格波动规律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作者简介:蒋兆强(1958-),男,广西合浦县,合浦县水产畜牧兽医局,中级兽医师,研究方向:母猪及仔猪常见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