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经济改革注入了更大活力,其释放出的更多政策红利,也将为国内粮食市场带来变化。政策利好预期,加之临储启动在即,预计东北以及全国玉米价格涨多跌少,尤其优质粮源将成为涨价风向标。
备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大幕开启。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毫无疑问,更多的市场投资者,期待着通过此次会议的“重大决策”释放出更多的政策红利,为自己的经营创造更好的效益。国内玉米市场也在观望和等待中迎接“春风”。
政策发力占上风
目前,距离前期传闻的11月27日东北临储正式启动已经不足半月
届时,东北或将上演粮源竞争战。现在看,产区市场已经是风起云动,各方主体跃跃欲试,亟待收储之时齐发力。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天东北地区降温迅速。与此同时,产区市场供应压力凸显,各环节贸易主体入市也较前期略增。当前深加工企业收购价和贸易收购价运行轨迹并未完全重合。
深加工方面,由于周初时个别企业集中收粮导致库存出现堆积发热现象,为方便控制收购数量,以黑龙江为代表的企业多有降价,随后蔓延至吉林、辽宁产区。但产区农户同样对今年粮价抱有较高期待,市场预计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不具备续跌动能。
相对于深加工企业冬储备货的特点,今年贸易商徘徊于政策与销售前景之间,尤其对优质玉米更加偏好,因此之前入市不深,且价格调整并不明显。另外,随着有关南方采购补贴和物流补贴传闻的传播一再加深,东北产区,以辽宁为例,在新民和辽阳,已经出现了南方采购商。因此,贸易环节价格相对坚挺。
到11月上旬为止,华北基层企业的收储活动进入高峰。但受间歇雾霾天气影响,加之农户略有惜售,进而导致新粮收购进度并不完全顺畅,尤其河北收购启动缓慢。一旦个别厂门出现供应断档的情况,企业价格即顺势反弹。从中国玉米网统计数据看,上周山东西王集团玉米收购价累计涨幅为100元/吨。
短期进口难成“气候”
说到供需,最近有关进口的话题自然不能回避。上周末,官方证实,我国正式和巴西签订了玉米进口协议。
这样一来,世界三大转基因玉米种植国家均向中国敞开了大门(美国、巴西、阿根廷)。
但从实际看,巴西玉米正式批量进军中国尚需时间,这个时间,主要是我国农业部检验检疫局用来根据品种特点和地域接受程度,划定哪些品种适合在我国流通。所以,进口消息更多是舆论导向,符合近期国家倡导民众理性看待转基因问题的舆论引导背景。
短时间内进口玉米不会大量增加,难以从数量上影响我国玉米市场供需。
利好及时把握
虽然近日东北天气迅速降温,但据一些基层市场反映,11月上中旬,东北尤其黑龙江省才全面进入零下气候,实属罕见。今年“暖冬行情”是否再现?东北粮质会否因为这样的天气,再度遭遇去年的“保管期降等”等问题再度令人深思。
粮质问题是东北玉米在销区赢得一席之地的决定性因素。而去年由于冬季和春季雨雪较大,导致后期保管不善的玉米纷纷降等,影响了实际的成交。当前黑龙江省部分深加工企业库内发热的玉米,已经给市场敲响了警钟。今年发热和霉变玉米发现的早,更有助于市场对粮质保管未雨绸缪。
但如果霉变和发热玉米影响程度得不到进一步的遏制,去年行情重演在所难免。
从气象学上讲,四季度虽是严寒之季,但对于某些行业来说,却是回暖之春,比如肉蛋奶的蛋白消费,面粉行业以及应用于各种时令糕点的淀粉糖市场等。政策利好预期,加之临储启动在即,预计东北以及全国玉米价格涨多跌少,尤其优质粮源将成为涨价风向标。建议市场采购商户,关注临储启动细节,对优质玉米及时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