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14日消息;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在13日举行的第八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上特别提出,下一步要建立粮食产销区利益补偿机制。目前主产区在保证粮食供应安全方面作出很大牺牲,产粮大县财政收入与全国平均县差距很大。
利益补偿机制化解改革中的矛盾
未来改革方向与主产区利益出现一定矛盾。中国粮食的区域布局,基本上都集中在东部和长江流域,而长江流域正是下一步城镇化发展重要的区域。“体现在经济利益上则是主产区的财政收入大大低于全国县人均财政收入,在财政支出上面产粮大县和全国平均县的差距就更大,只有40%。建立产销区的利益补偿机制,这样可以有利于稳定产区的生产积极性。”方言表示。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未来中国的消费,特别是农产品(000061,股吧)消费提升空间很大。根据2015年和2020年城镇化率,以及农村居民收入情况,2020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平均将超过1万元,这就相当于2006年的城镇水平。未来对于农产品的摄入量以及食物摄入量,方的判断是2020年会有所提高,主要是农民收入增加带来的。
探索市场化的政策趋向
从2003年,中央对于三农的投入主要局限在农业生产方面,到了2007年以后就逐渐增加,最近国家对于三农的投入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上面,占比近半。改善环境、给农民补贴,保农民收入等方面比重比较大,相对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全部加起来大概是1000亿左右,基础设施是1000亿,用于粮食生产是5000亿。
方言认为,对于中央补贴的问题我们要两方面来看。美国农民从国家获得的补贴占整个收入47%,中国只占到4%,相对还是比较低的。但对于中国这么大的农民基数来讲,从中央支出还是很大,现在按粮食面积播种来讲一亩已经达到了320元,基本上1斤粮食中央要补贴1元,其中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亩均76元。
从现金收益可以看出,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相比前几年都有增加的趋势,去年、前年农业生产现金收益基本上没有动。这与国家的补贴以及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有关。国内大宗商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天花板价格”。政府锁定的价格对大宗农产品价格产生了一些影响,政府出台的价格变成市场价的基价,这样市场的弹性就非常地小,基本上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形成的影响就小得多,而主要依靠在政府身上。
方言认为探索市场化的政策趋向主要要抓住上述两个脉络:一是维持最低收购价和收储价格,二是探索农业补贴的调整。改革的方向是:两条线从齐头并进逐渐到二者合一。“北京市、上海市都做了一些好的经验,下一步对于农民收入要做一些补偿。”她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