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行情 > 养猪行情分析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中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对玉米产业的影响

来源: 未知   2013-10-01 10:31:59   查看:  次

中国养猪网讯:

        李希荣:非常欢迎大家来参加大连商品交易所和我们饲料工业协会共同举办的这次活动,我刚刚回来,也没有很好的准备,我就把情况跟大家交流一下。

  今年畜牧业生产形势,原来想讲的,待会儿互动环节当中会有介绍,我简单对今年畜牧业形势简单谈点个人看法。

  总的来说,今年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应该是这些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为什么这样讲呢?一是生产受周期性的影响,从春节过后生猪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到6月份有所回升,今年年底前可能又有所下滑,后期价格可能在春节、元旦会攀升。但这并不是畜牧业本身带来的下跌、价格上涨造成的,是因为禽流感为价格回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从原来意义上讲,生猪从现在的供求关系来看,生猪是供大于求,生猪的产能过剩。现在问题在于我们的产出率只有13-14%。从严格意义上讲,改变生产方式、提高水平,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这并不难,前段时间我到种猪厂,平均产率达到25-26%,是现在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1000万头母猪是个什么概念?每年消耗的饲料粮在200亿吨,一次性的投入建工厂投资超过1000个亿,占地100多万亩,这个母猪生产厂严重过剩。

  家禽今年遭受了重创,今年由于H7N9受到了影响,现在还没有回到原来的迹象,整个家禽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蛋鸡去年形势也不好,特别是肉鸡形势极为不好,最好的就是牛羊,牛肉最近受到国外进口,牛肉市场也受到一些影响,羊的形势非常好。

  总的判断,除了牛羊以外,猪、禽、鸡产能是过剩的。说到消费,现在因为经济下滑,大量的农民工返乡,估计有几千万农民工返乡,过去工地是消费比较大的,这几千万农民工的消费大量减少。

  还有是八条规定出了以后,浪费类消费受到了严重的抑制。规定出台以后,对消费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我们国家畜禽产品保障水平非常高,按照我们国家国民收入水平来讲,应不应该赤字这么多东西?羊肉在发达国家来讲都是高消费产品,羊肉过去消费是少数民族消费的产品,现在是全国消费,而且天天消费,消费的方式主要是两个,一是涮羊肉,还有是羊肉串。如果以这种方式来讲永远满足不了需求。家禽、肉鸡这块产生是过剩的。目前除了一些突发性事件之外,其中产能过剩是很重要的原因。

  未来我们畜牧业的发展,我也谈到过这些问题,我们遇到严重的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需求和增长是刚性的,要想满足这样的需求,别看最近几年行情还好,从长远来看压力非常大。

  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证,最近几年畜产品突发事件足以证明问题,如果说我们国家食品安全有问题,应该70-80%都出在畜产品,今年出现的这些情况,可能今后也是这样。出现突发性事件对行业造成冲击,甚至某个企业倾家荡产。

  还有就是规模化饲养,占用大量的土地,不像过去散户饲养,随便放、随便养,现在不是这么一种生产方式,都是规模化饲养,现在土地约束越来越受到抑制,南方空间越来越小。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外,地方政府对发展养殖没有什么积极性,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好处,只会带来环境的压力。在用地上还出现了养殖用地和民用的矛盾,这需要从政策上化解。我们南方企业向北方进军的速度非常快,原来说3-5年,北方规模化饲养的土地越来越少了,再过3年就基本差不多了。今后的发展土地怎么解决?这是很大的矛盾。

  还有就是环境污染的问题,规模化饲养比较解决污染问题,成本投入越来越大,成功有两个:一是人工成本;二是环保投入,这是两个最大的成本,而且是刚性的。原来成本有个坡度,现在是刚性增长,所以环保的压力非常大。

  再一个挑战是饲料原料供求日益偏紧,比如说大豆,饲料豆粕,我在美国的会议上也这么讲,由于中国饲料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大豆不足的格局,由于美国原料的发展改变了全球玉米不足的格局,依存度越来越高。

  还有就是玉米,这两年好像有点缓解,从长远趋势来看应该满足畜牧业发展需要,满足饲料业发展需要,如果来算账还是越来越紧。

  还有一个挑战是面对市场异常波动的挑战,整个畜牧业发展说不上什么时候出什么事儿,就造成了市场异常波动,这个挑战今后要长期面临,最近几年瘦肉精等事件对畜牧业发展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还有一个挑战是面临着疫情防控的挑战,虽然养殖密度越来越大,疫病传播速度也在加大,甚至有的时候我们的疫苗速度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所以今后疫情防控压力越来越大。

  第二,饲料工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主要是饲料原料面临的挑战,饲料原料蛋白主要是豆粕,现在主要是豆粕,今后也是豆粕,但是现在有个趋势,未来的油脂企业要承受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豆油这块面临棕榈油的挑战,如果棕榈油大量进口,对豆油就形成了挤压,如果说企业豆油这块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赔钱,如果压在棕榈油上可能也会有问题,对饲料行业来讲豆油成本攀升。

  我们也寻求一些办法,也做好准备,这个形势不是马上出现,但是今后可能要面对这样的问题,将来会不会选择进口DDGS,或者说增加豆粕的直接进口,这是一个挑战。

  关于玉米,玉米现在的压力也比较大,尽管价格形势是这样,从长远趋势来看成本不断上升,现在美国的原料是什么发展情况?这两年是平稳状态,没有扩大产能。如果美国年年丰收出口造成压力,今后是不是要扩大原料的产能?这很难说。

  所以玉米原料成本不断上升,将来也是个压力,今后选择能量原料要选择,包括小麦替代,甚至南北高粱,要作出多种选择。今后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原料成本不断上升。

  第三,今天好多专家讲到玉米的供求形势,大家从各种家度对玉米形势和今后长远的形势作出判断,我也想谈一些判断。

  目前的玉米供求价格、供求形势都出乎很多人去年这时候的预料,去年大家好像有个多数判断价格是上升的,和很多人的判断是相反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特别是搞贸易、搞原料采购的,把这个事儿要搞清楚,我不是专家,我也没有系统地研究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第一,去年的玉米产量是不是那么多?我了解东北几个省整个产量最后确定全国总产量往下压了,甚至黑龙江压了100多亿斤,省里报的数和最后的数是压的。去年实际产量是不是比我们4412亿的高?实际产量可能大于土地出来的产量。

  第二,从消费角度讲,我觉得消费今年是下降的趋势,尽管现在增长百分之几。从今年的家禽、肉禽这一块饲料肯定是大幅度下降的,肉鸡和蛋鸡占整个饲料产量的50%,接近一半,肉鸡占饲料总产量的31%,肉鸡形势这么不好,肯定饲料的消耗要大幅度减少,禽类这一块去年消费肯定是下降的。

  第三,刚才中粮介绍的,深加工出现全面亏损,现在有的行业加工率是30-40%,加工的消费下降了。去年和前年两年想卖鸡蛋的,2012年有1800万吨,有的说有2000万吨,这也是个因素。

  第四,由于去年玉米价格不断下滑,企业的库存与去些年相比应该是下降的。上午有说到是零库存,现在没有研究全社会库存到底怎么样,但是判断企业库存是有影响的。

  今年玉米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玉米供求平衡的格局。我们现在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进口的玉米价格和国内的玉米价格差价很大,对企业来讲这是很难选择的,这个价格到底怎么去参考?怎么去判断?今年是玉米价格和走势价格最难判断的一年。如果从趋势来讲,是价格的趋势?大家首先要把趋势判断出来,是上升还是下降,然后再研究幅度到底是什么情况。

  我记得1984年是大丰收,特别是东北玉米大丰收,紧急安排车皮将南方调运,那时候搭玉米楼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政府也花了很大的代价。镕基时代又发愁了,玉米严重过剩。实际上玉米也没有那么多,甚至有的企业用原料来套取国家的补贴,这个情况我不讲了。

  所以形势发展非常重要,到2003年、2004年的时候国家的粮食出现供求偏紧的,粮食市场价格大幅度上升。2003年10月28号国务院召开了一次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2004年3月23号又开了一次同样级别的会议,出台了九条措施,其中包括这项政策,我们当时制定保护价的初衷不是现在的初衷,原来的话也记不太清了,大概是当粮食供求发生重大变化是由国务院决定对重点短缺产品实行最低收购价,由粮食企业收购。那时候是早稻,然后到中稻,现在到大豆、玉米,这种措施对我们保证农民的积极性以及种粮收益起到了作用。但是这种政策到底有什么程度?如果从改革来讲目前政策怎么倒逼?能不能这样长期维持下去?今年可能又有一个严峻的挑战以及说明,如果这样下去可能会造成大量新的坏账,在全面推进改革当中进一步深化粮食企业的改革我觉得会越来越严峻,对我们国家粮食形成的机制怎么研究?我觉得还是需要考虑的。从改革的需要角度来说,我们必须要研究和考虑这些问题。如果长期下去对企业、政府、农民有问题的,可能要造成重新北上才可以。

  从整体上来看,今年玉米形势不错,比去年略有增幅,尽管今年北方遭受了洪灾,但是对玉米的产量不会造成很大影响,总体上应该比去年略增的形势。前段时间刚刚从美国回来,美国玉米也大丰收,美国的原料也适当进行控制,美国也在寻找出路,今年也面临着进口玉米的压力,后期也许国内的价格和国外的价格价差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需要更好的研究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还要分析和判断到底是什么走势?现在任何人都不会给出美国到底什么是情况?因为今天形势太复杂了。

  总的来说,今年我国的玉米供求形势近期还不是很明朗,大家应该密切关注国内外的动态。我们和大连商品交易所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和大家互通信息、交流情况、加强合作,我们已经初步决定每年和大连商品交易所搞两次这样的活动。一次是在4月份,那是小范围的,搞一个玉米饲料原料供求形势的分析,每年9月份搞一次玉米大会,希望各位今后对我们这项工作能够多多支持,有什么意见可以多多向我们反馈。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