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玉米开始进入收获期。美国农业部报告偏空的数据对国际玉米价格形成压制,但新玉米收储和陈玉米抛储工作对市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国内丰产预期增强
据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消息,今年中国玉米产量可能比上年增长4.6%,达到创纪录的2.15 亿吨。当前,国内玉米已进入灌浆乳熟期,大部分产区天气较适宜玉米生长。从部分市场机构发布的产区玉米长势考察信息看,东北部分地区玉米生长虽然遭受了洪灾,但整个东北地区玉米长势和常年相比基本相同,部分地区长势好于去年,总产量预期比较乐观。如果后期不出现早霜、降雪等不利天气,估计吉林、黑龙江玉米产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辽宁、内蒙古玉米产量可能与去年持平或略减。
港口优质粮源较少
据了解,双节前饲料厂存在补库需求,当前广东港采购主体为中小饲料厂,后期部分大型饲料企业也存在采购需求。目前广东港日走货量4.2万吨左右,双节前,饲料厂补库意愿较强,港口成交量将继续放大,而优质玉米供应表现偏紧,因此持好粮贸易商惜售心理增强。预计节日前后,粮价将保持坚挺走势。截止到9月13日,广东港玉米库存30万吨左右,后期船期并不密集,库存仍将维持偏低水平。价格方面,近期广东港优质辽吉玉米主流成交价格为2550元/吨,黑龙江好玉米2400元/吨以上可成交。
随着新玉米的逐渐上市,粮商正退出港口渠道,转而考虑东北产区的粮源,预计消耗进度较慢的港口玉米价格将出现较弱的走势。且东北地区仓储库容不足,意味着大多数玉米在市场上流通,将对玉米价格形成压制。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玉米需求增长有限,玉米市场供大于求格局持续。
收储价形成底部支撑
2013年国家继续实行玉米收储政策,并且在玉米上市前提前公布了临储指导价。2013年生产的玉米(国标三等)临时收储价格为:内蒙古、辽宁2260元/吨,吉林2240元/吨,黑龙江2220元/吨,比2012年提高120元/吨。在玉米收储价格已经公布的前提下,预计开秤价格及上市新粮走势不会出现较大回调,对新作合约构成支撑。
养殖利润有所好转
年初以来,虽然生猪存栏水平一直不及去年同期,但能繁母猪存栏明显高于去年,且呈现居高不下态势,饲料需求对豆粕、玉米具有一定的挺价作用。9月份天气逐渐转凉后,生猪价格反弹使得养殖户收益转好,养殖盈利基本上恢复到100元/头以上,因而养殖户补栏积极,这也增加了对玉米的部分需求。但在两节即将来临时,前期惜售所导致的积压存栏生猪也将上市,为抑制稳定猪肉价格,政府的储备肉也可能进入9月份的猪肉市场,因而,玉米价格要面临需求转好与市场调节的双重因素制约。
深加工仍处亏损状态
与养殖业相比,深加工企业仍处于亏损当中,开工率普遍不高,其中淀粉企业开工率在60%左右,酒精企业维持在42%,效益低迷对玉米消费难以产生有效拉动,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玉米的采购需求,对玉米市场仍构成不利影响。但深加工企业利润具有周期性规律,目前深加工亏损已经一年左右,开机率下降后导致供应缩减,供需逐渐向偏紧过度,后期玉米加工市场存在逐渐好转的预期,利润回升,企业开工会增加,需求增幅或会有所增加。
综上所述,收储价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但丰产预期对玉米价格形成抑制,玉米整体可能维持区间振荡走势。考虑到未来东北地区部分农区可能遭受低温或初霜冻危害,天气炒作对玉米价格利多。结合技术分析来看,玉米期价下行空间有限,C1401合约在2300附近可试探性中线买入